陈方芳,王春国
山东省禹城市实验中学 山东,禹城市 251200
[摘 要]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的黄金时期,班主任工作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利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推动班级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班主任工作;融合?
1.积极心理学的起源及其特点?
积极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由著名心理学家 Martin E.P.Seligman倡导,是致力于研究人类的潜力和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通过研究人的内在品德,从而挖掘出潜能,然后将人的品格与积极心理状态进行结合,从而促进学生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让学生未来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从而为社会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2.积极心理学与传统教育方法的区别?
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最大的不同在于:传统心理学是事后介入,积极心理学是事前引导。传统心理学主要是从问题出发,通过分析并帮助解决学生已有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来达到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的目的;积极心理学则是从目标出发,通过为学生预设目标,进而进行暗示引导,一步步将学生引向预设方向。?
积极心理学与赏识教育也有不同。积极心理学与赏识教育在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与教育方面是相同的。但赏识教育是对学生现有思想行为的肯定和赏识;而积极心理学是帮助、推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
总之,积极心理学是一种更能充分发挥教师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一种教育活动。积极心理学是在白纸上画图,有着更大的创造空间。积极心理学更容易形成老师自己的教育体系,对学生的教育有着连续性与长期性,更便于塑造学生人格。?
2.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一)营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积极的班级氛围?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人际关系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平等的师生关系、友好的同学关系都有利于促进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形成。班主任所扮演的角色的任务,是要负责引领班级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的营造。班主任要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到初中阶段可能会因为处于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喜欢和教师对着干,容易引发冲突。班主任要及时发现不正常的师生关系,及时地化解冲突,并将其转化为促进学生成长的因素,同时也可以避免冲突升级。此外,班主任也要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学校生活,接触最多的人就是身边同学。一段良好的同学关系,是他们建立长久友谊的主要方式,同时也能促进彼此的身心健康。但如今很多同学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平时因为父母的溺爱而导致自己在日常交往中,不会主动迁就别人。班主任要善于引导同学之间建立友谊,也要及时发现、缓解同学之间的冲突。建立友谊的方法可以是加强组内活动,小组内沟通交流,引导学生的学习协作能力,同时也能巩固同学之间的友谊。
?
(二)从多方面、多角度出发,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
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可以从很多角度出发,只要能够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满足学生的自身需求即可,从而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例如,班主任可以让学生自由竞选班级委员,给班级内所有的学生一个机会,而不只是考虑成绩优秀的同学,也要给成绩不够突出但其他能力较强的同学一个表现的机会。对于一些在学生时期还没有表现出什么优点的学生,班主任也要一视同仁,不能全盘否定。此外,在班级内部如果有什么活动,或者是课堂提问之类对话式进行的事件,班主任要给每一名学生一个参与的机会,尽量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现自己。在集体讨论问题的时候,班主任也不要否定、甚至是批评学生,要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实现心理满足。?
(三)实施多元评价,提升学生学习自信?
学生重视教师的评价和对自己学习生活表现的肯定,班主任增强自己的评价教学技巧,发展多样评价模式,需要以鼓励作为主旋律,逐步构建学生的学习自信。学生由于家庭环境、成长经历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心理承受力和基础水平是有所区别的针对相同的评价也可能产生不同的反应。因此。针对班级管理工作教师要运用积极心理学进行体系建设,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使得每一个学生在班集体中都会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尊重有利于积极的自我心理构建。多元化和恰当的评价有利于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表现评价需求,鼓励学生努力自我提升和自我肯定构建健康的人格使得初中教学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班级管理和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和生活中观察学生的表现,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鼓励和交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如当学生表现出不合群现象时,为防止学生被孤立教师可以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使得学生产生的自卑、害羞和不愿与人交往的心理问题可以得到改善。教师的多元化评价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主动融合到班集体活动中,全面提升积极心理学在管理中的作用提升整体教学管理水平。?
窗体顶端
(四)走进学生内心,真正关心学生
??我认为,班主任工作最有效的就是走进学生的内心。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班主任所带来的关爱,让他们勇于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来。学生不会无缘无故产生消极心理,也不会无缘无故做出某些错误举动,他们可能受到家庭的影响,可能受到激烈学习氛围的压力,因此在内心当中才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消极心理。这时,班主任不应该对学生所产生的消极心理和错误举动一味地指责,相反,要探究学生出现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在平常的班主任工作当中,以关心的心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询问他们做出这种做法究竟是为什么,让学生真正愿意将自己所作所为的原因告诉我,并且愿意听从我给出的建议。如果班主任一味地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指责,那么学生的逆反心理就会增强,可能会进一步加剧错误行为的发生,甚至会使学生做出更加偏激的事情。因此,班主任要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让他们愿意打开自己的心结,慢慢引导他们树立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
总结
总之,教书育人的过程就是一个师生沟通的过程,在积极心理学知识的帮助下,班主任可以做到正视许多在普通人看来不可理解的不良行为,在严格管理的同时运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学生渡过成长中最困难的时期,帮助他们树立目标,更健康地成长。当然,不但学生们需要成长,教师同样需要成长,教师也需要不断地学习与实践,只有自身健康的教师才能引导教育学生健康成长。而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班主任了解自我、掌握自身的心理发展规律、完善自我意识、塑造自身、化解压力、维护自身心理健康,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窗体顶端
[1]韦耀阳 周丽 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08,(7),26-27。
[2]陶红梅,王维华.以积极对抗消极——探讨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1):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