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习生活化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0期   作者:熊燕
[导读] 科学源于生活,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生活化学习可以让科学回归于本质

        熊燕
        湖南省岳阳市    华容县城关中心小学

        摘要:科学源于生活,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生活化学习可以让科学回归于本质,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生活创造科学的认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中科学知识、科学现象的乐趣。所以,教师有必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学习生活化,并强化这种应用教学。本文就小学科学教学中学习生活化展开研究,列举了小学科学学习生活化的具体教学思路。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学习生活化;应用措施
        新课改提出,小学科学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引导学生在生活化教学场景中了解科学知识并掌握运用,知晓科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明确科学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具备一定的分析解决生活中科学问题的能力。生活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其教会学生的知识是普通的课堂教学无法涉及到的,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的结合课堂教学和生活教学,即学习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发展的更全面。
        一、学习情境生活化
        实践证明,如果教师教授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时,学生的注意力会明显提高,对学习的主动性也会增加,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会相应地提高,对知识有着明显的探索欲望。所以,教师可以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创设和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感受科学、理解科学。
        比如,在进行五年级上册第五课“食物链和食物网”学习中,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动画片,直观表达蛇吃青蛙,青蛙吃蚱蜢,蚱蜢吃青草的食物链关系,通过有趣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食物链概念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和了解,然后教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以此类推分析出“食物网”的含义。接着教师对知识进行深入讲解,告诉学生这是大自然的生存规则,就好像你听爸爸的话,爸爸听妈妈的话,你和爸爸一起听妈妈的话一样,形成一个关系网格。这样学生就可以完全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和知识了,有利于接下里教学活动的进行。
        二、学习材料生活化
        小学科学是一个注重动手实践的过程,如果只依赖教材进行教学,学生是不会充分了解科学知识及其原理的,也不利于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1]。所以,教师有必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由于科学实验对学生来说是个比较陌生的名词,因此教师可以引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实验,拉进学生与实验的距离,同时也要保证实验内容接近学生生活。


        例如,在进行“做一个生态瓶”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干净的饮料瓶、沙石等实验用材,确保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在课堂上分发给学生,在教授完生态瓶的相关理论知识之后,告诉学生生态瓶的具体步骤,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制作,教师在旁观察,以备随时提点学生,让学生放手去做。首先,要在瓶底铺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子和小石块,倒入半瓶左右的水,注意这个水取自自然水域,然后往瓶子里放入准备好的水草,再放入小鱼,最后,将生态瓶的制作者写在标签上张贴到生态瓶一侧。然后将大家制作的生态瓶都集中放置起来,要求学生每天观察记录自己的生态瓶状态。这样让学生进行自主操作、完善实验步骤的过程可以增添学生的自我成就感,而且因为实验用材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学生用起来也很顺手,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还锻炼了实验能力。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做实验时要注意实验安全,不要选取安全性能较低的实验用材,一切以学生安全第一。
        三、学习活动生活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上具有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他们掌握知识和能力的方式大多是通过具体、可以被感知的活动,而且小学生的活动性很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规划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的课堂活动[2]。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教室公共区域引导学生种植一些植物,养殖一些水生动物,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善于记录的习惯。教师在布置学生家庭作业时也可以偏生活化,比如,让学生在暑假期间养豆芽,每天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包括豆芽的颜色、高度,在假期结束后上交一份豆芽的生长数据表格和生长曲线,锻炼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以上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可以促使学生之间展开交流讨论、思考探究,借鉴各自的观察经验,改善自己的不足,加深同学之间的友谊,还能在种植植物和养殖动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时间一长,科学课堂的教学氛围也会变得更轻松愉悦,让学生更乐于学习科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更积极,无形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师生关系生活化
        学习生活化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师生关系生活化。以往的教学活动里,教师一直保持着严厉端庄、不苟言笑的形象,让学生望而却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明显,师生之间的关系过于僵化,不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良好进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借此机会改善和学生的关系,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形成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恩威并施,和学生平等交流、对话。课下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和学生聊一些相对轻松愉悦的话题,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动态,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生探讨一些科学小知识,激发学生对于科学学习的好奇心。
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多是围绕学生实际生活展开的,本身的难度较低,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有很好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加强学习生活化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教师在进行科学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领略科学的魅力和价值,引导学生将科学课堂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体现科学来源于生活的本质。
参考文献:
[1]马秀全. 让生活化教学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昆明会场)论文集(上).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437-438.
[2]关天赐.关于小学低年级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2):217-2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