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幼儿语言之幼儿园经典诵读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0期   作者:王娟
[导读]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阅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能够开阔眼界与心胸
        王娟
        康县幼儿园
        摘要: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阅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能够开阔眼界与心胸,提升思维认知能力。幼儿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养成的良好阅读习惯,将会对其将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其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关键。在幼儿园当中,除了由教师引导幼儿开展基本的阅读活动外,还应该举办丰富的经典诵读活动,使幼儿在家长的带领下增强自主阅读能力。幼儿的年龄较小,无法真正实现自主阅读,因此家长的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相较于传统的绘本而言,剧本的故事性更加突出,能够使幼儿在故事情节当中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幼儿园与家长形成强大的合力,为幼儿的长保驾护航。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幼儿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意义及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经典诵读活动;意义;策略
引言
        幼儿园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对幼儿学习和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幼儿园和家庭要提高认识,互相配合,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进行中华经典内容教育,促进幼儿思想品质发展。幼儿园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时,要注意方法,营造中华经典美文氛围,培养孩子兴趣,形成一定的民族信仰,培养爱国情怀,产生民族归属感。
一、幼儿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意义
        经典诵读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的诵读;一类是“典”的诵读。“经”是精神粮食,“典”是能够起到教育作用的一个范本或者文章。开展幼儿经典诵读就要注重“经”的诵读,并发挥“典”的作用。朗诵古诗文不是简单的背诵,也不是有口无心的“小和尚式”念经。虽然有的诗文被幼儿背得滚瓜烂熟,但真正能领会其中深意的却也不多。所以,在幼儿园要求幼儿诵读经典诗文的同时,还要体会丰富的文化内涵,体验其中的内在美。要以诵读为基础,以阅读为保证,在读中升华,在读中受教。
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分析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就是中华经典诵读,它被祖先们创造出来,不断完善和改进,历经千年的风和雨,流传到现代社会,受到极大的关注和重视。它语言优美,意境优雅、押韵有趣……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在无形中影响着一代代中华儿女成长为正直的人、优秀的人、创新的人、审美的人。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步入经典诵读行列,不仅是教育研究者,甚至国家也认识到经典诵读活动的重要性,做出一系列指导,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建设,在社会各个方面宣传传统美德,鼓励大家学习并传承发扬。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文化理念进入我国,社会的快速进步给经典诵读带来一定的挑战。但是真正的现代化发展绝不是以牺牲传统文化为代价的,要学习经典诵读的精髓,树立良好道德,对民族产生深深的热爱和归属感。幼儿园时期就要有意培养幼儿阅读爱好和兴趣,让他们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培养爱国情怀。
三、幼儿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策略
        (一)开展古诗文诵读,就是要让幼儿从小养成诵读的习惯,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读经诵典,德化心灵
        历史文化的沉淀不是一朝一夕,娃娃的教育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老人言: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为了让经典诵读落到实处,我园每周二定为固定的经典背诵时间,每天开饭前进行经典诵读,目的在于让幼儿在童年时大量记忆积累,到成年时慢慢消化吸收,以达到“经典育人”的最佳效果。为了及时展示各班诵读成果,幼儿园每学期还会开展“经典咏流传”活动,幼儿热情参与,园领导重视组织,家长积极配合,经典诵读开展成效显著,幼儿在国学经典的浸润下健康、快乐成长。
        (二)把诵读作为学习古诗文的重要方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课堂上,引导幼儿朗读要花样翻新,通过范读、跟读、反复地朗读,让幼儿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朗读的形式也不拘一格,幼儿朗读时可以轻声自读,口中念念有词,边读边想;还可以高声诵读,读出感情,读出自信。还可以根据幼儿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的特点,引导幼儿凭借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边读边辅以手势、动作、表情的变化,增强诗歌的表现力,让幼儿置身于浓郁的情境中,自我体会。
        (三)提高对中华经典诵读重要性的认识
        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各种活动中,中华经典诵读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在不断学习经典美文、提升自身素养的同时,要结合小、中、大不同班级的幼儿特点,组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提出不同要求。
        (四)小班幼儿
        因年龄小,只有简单的生活经验,对事物只停留在简单的表象基础上,因此易选择浅显易懂、富有生活情趣的五言四句诗及成语故事为主。如《咏鹅》、《悯农》、《春晓》、《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引导幼儿参与经典古诗文咏诵活动,让幼儿初步感受古诗文的韵律美。尝试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初步学习用普通话在集体面前咏诵表演古诗文。
        (五)大班幼儿
        认识能力比中班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并能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比较隐蔽的因果关系,选择古诗文应以易诵易记易理解,富有人文精神的七言四句诗、五言八句诗为主及浅显易懂的、适合幼儿阅读的名篇文章等。如《中秋月》、《枫桥夜泊》、《忆江南》、《竹枝词》、《弟子规》片段、《闻鸡起舞》、《孟母三迁》等。积极参加经典古诗文咏诵活动,对古诗文作品有较浓厚的兴趣,感受古诗文情感。引导幼儿学习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古诗文作品,初步理解古诗文的感情基调。用表演、绘画、游戏等多种方式,创造性表现古诗文作品,充分体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健全人格。
        (六)亲子共读
        1.联系生活实际
        共读剧本活动不能仅仅停留于理论阶段,而是应该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消除其在阅读中的陌生感与疏离感,从而增强实际阅读的效果。生活化教学的应用,能够引导幼儿及其家长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为幼儿的认知发展奠定基础。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分析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及其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积极开发生活化资源,实现与剧本的有效结合。对于剧本中的生活化片段,要引导幼儿及其家长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帮助幼儿解答在阅读过程中的疑惑,使其语言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得到锻炼。家长也应该积极开发新的生活素材在亲子共读剧本中进行有效融合,满足幼儿的实际阅读需求。
        2.丰富共读方式
        亲子共读并不仅仅是家长对孩子的陪读和对阅读内容的讲述,在亲子共读时,可以让家长讲给孩子听,也可以让孩子讲给家长听。在进行亲子共读剧本时,可以通过模拟场景以及角色扮演使整个阅读的过程更加丰富有趣,通过不同的共读方式让孩子在共读的过程中收获美好,进而让孩子爱上阅读。在亲子共读完成后,让孩子讲述阅读的体会,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挖掘孩子的创新意识,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丰富共读方式使亲子共读更加有趣,帮助孩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孩子全面健康成长。
结束语
        幼儿园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应该遵循游戏性和渗透性的基本原则,使幼儿能够在阅读当中提升自我,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在实践当中,可以通过唤醒诵读意识、联系生活实际和搭建实践平台等途径,提升诵读活动的开展效果,促进幼儿教育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杨阳.浅谈幼儿园古诗词诵读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9(10):120.
[2]田玉.经典诵读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19(09):206.
[3]吕其平.玩转经典乐享童年[J].好家长,2019(70):28-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