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0期   作者:陈雅丽
[导读] 初中语文教材收录的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精粹,字里行间都跳动着情感的脉
        陈雅丽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南白象中学  
        摘要:初中语文教材收录的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精粹,字里行间都跳动着情感的脉搏、奔腾着情感的激流。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情感教育优势,在强化认知领域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情感教育目标的渗透,把课堂设计成良好的“情感场”,引导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满足中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和思想情感。
        关键词:情感;教育;语文;教学:
        语文学科中的情感教育一直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发掘课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学习中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就成了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怎样才能“发掘”出作品的情感内蕴,引导学生在语文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呢?下面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情感教育特点
        1、趣味性情感教育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主要就是能够刺激学生情感的喷发,让学生对初中的语文学习产生动机,真正意义上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加强学生对具体语文知识的认识,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课堂教学过程认识语文知识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创造性在如今这个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要想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认识到情感教育的特点,让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同时,加强学生对具体语文的认识,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特点。此外,在实际的语文教师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教材以及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对具体语文知识的探究能力。
        3、艺术性情感教育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艺术性。由于情感教育的感染力是非常强的,所以要想有效将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教师就要认识到情感教育的特点,只有这样才在真正意义上传输给学生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加强学生对更多语文知识的理解。同时,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所以他们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发挥情感教育的艺术性,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兴趣。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措施
        1、结合课文内容,渗透情感教育
        课文内容是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依据。所以在初中语文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想加强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教师就要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包括文章作者的背景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语文情感,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对复杂语文知识的认识,对作者所想表达的情感进行深入理解,教师应该注意挖掘其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素材,进而不断提升自己对传统文化情感的认识。例如,在让学生学习“论语”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写作背景等角度出发,让学生对儒家学派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样学生就可以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理解,进而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想,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识,引导学生来认识和学习。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当教师真正挖掘出课文中丰富内容的时候,能领悟其中的精髓,让学生在教学中可以投入真情,进而不断提高情感教育的有效性。因此,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除了要对教学的目标进行分析,还要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分析教学目标,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
        如今,在我国教学机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要想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加强学生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认识,初中的语文教师就要结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情感氛围,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文教学情感。著名思想家得罗说过:“没有情感,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教材中每一篇作品的内容,设计一个能够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情感氛围。在学生正要接触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等角度出发,对教材中的情感进行个性设计,巧设导语。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学生的表情和心境,结合课文所做的提示性语言等,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语文性思维,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情绪,让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走进课文,走近作者,从而不断增加学生的情感意识。例如,教师在讲授《故乡》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设置一个导语,在导语中引入文章所要表达的离愁别绪以及见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欣喜之情。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还可以引出文章的核心思想,在加强学生对《故乡》相关内容理解的同时,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了基础。
        3、认识学生独特的感受,加强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
        要想在我国教育机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将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不仅要对其有效性进行探究,还要认识到初中学生的发展特点,从学生的情感角度出发,去设计教学模式,认识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根据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利用主动积极的思维,去参与情感活动,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够受到情感熏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加强学生对具体内容的认识。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进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性思维。例如,教师在讲授《安塞腰鼓》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尽情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达自己对“是将士们征战凯旋的欢迎曲”这句话的认识和理解。在具体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和语文基础知识不同,所以他们对语文情感都有一个不同的见解和认识。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纯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即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使之“豁人耳目”;让学生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使之“沁人心脾”;让学生读书明理,不但“知之”,而且“好之、乐之”。我们在讲究科学的同时注重情感教育,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碰撞学生的创造火花,为语文教学改革开拓出更广阔的天地,为培养新世纪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国强.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作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4)
[2]林维维.未成曲调先有情——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