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0期   作者: 许凤
[导读] 素质教育背景下,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
        许凤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毕节五小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努力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探索数学知识,从而更好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为数学是做出来的,学生只有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数学知识。同时,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对于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生接下来的数学学习生涯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重点关注利用教学实践活动锻炼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对于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夯实小学生数学基础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动手操作能力;综合素质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有着极强的动手能力,而实践操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感知关键性的数学知识,它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教师能够通过动手操作,结合体验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知识,最终完成学生的独特人格体验。这也不失为数学教学的一大有力方案,教师可以借此闪耀数学课堂教学的无穷光辉。
        1 科学的活动设计,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积累了一部分学习经验,他们在遇到问题时,有能力选择合适的途径解决问题。教师一旦给其动手操作机会,他们就精神振奋、各行其是。那么,教师在动手操作活动设计时,要考虑活动方式的选择、过程的引导、教学用具的开发利用和环境特点等因素。同时,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给予指导,从而将学生的活动水平定位在发展区,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积极展开各类实践活动
        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学习意识以及操作能力。他们能够在自身学习过程中了解关键性的知识,教师应该结合相关的数学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方面做出调整。及时根据课堂改革方案引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对关键性的数学知识点产生探究。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时要观察学生的整个探究过程。及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策略,帮助学生认识问题。优化学生的自主操作过程,这样的学习以及改正过程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它有助于提升学生在动手操作课堂上的整体积极性,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作为教学基础。开展各类教学活动,注重丰富学生的动手操作习惯,以此来实现新型课程改革的相关目标。


        3 立足基本教材
        教材是教师展开数学教学的基础,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是众多数学专家通过共同合作研发出来的一种结果。教师在安排相关的教学体系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做好教材内容的优化,注重教材知识点的前后串联融合,进行针对教学。而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也有着很多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这一方面内容时要深刻认识到实践创新人才在 21 世纪所占的重要意义。认真研读教材,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些关键知识点。通过灵活选用教材,以教材作为基础。深度挖掘教材中可以进行实践演练的内容,引入教材实例开展一系列的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真正改革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通过立体图形展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各类知识的构成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通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错误点总结培养学生的总体思维,通过概括论述找寻出数学知识学习的共性。
        4 提出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实践证明,教学实践活动的确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但是很多教师盲目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虽然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并没有实质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让学生面对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活动,这样学生并不是在漫无目的地探索,而是有具体的探索目标,真正地做到有的放矢,在既定的目标下积极地进行动手探究。这样就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构建更高效的小学数学实践探究课堂,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除此之外,一个既定的问题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会更有兴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来,有的放矢地进行实践和探索。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为学生树立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明确利用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对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意义。同时,教师在此过程中也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而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新红.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2020(18):104-105.
        [2]孙香才.培养操作能力  激活数学课堂[J].试题与研究,2020(18):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