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生
孩教圈教育研究院,广东 广州,510075
【摘要】STEAM教育作为一种从国外引进的教育模式,目前在中国幼儿园的落地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将STEAM教育本土化,使它能够适合中国学前教育的特点,是当前幼教工作者非常关注的问题。作为风靡全球的STEAM教育,在中国有没有哪种教育理论是与其相通的呢?经研究分析,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就与STEAM教育有着很多相通的地方。本文立足幼儿园教学实际,探讨如何借助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帮助STEAM教育在中国学前教育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陶行知 幼儿园 STEAM 实践研究
一、STEAM教育的内涵
STEA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数学(Math)五门学科的首字母组合,起源于美国。STEAM教育是区别于传统的单学科、重书本知识的教育方式,它以培养孩子创新能力为核心,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孩子的科技素养和创新思维。
STEAM教育强调跨学科学习,它是以科学为基础,以科技为手段,融合工程、数学、艺术等多学科的创新教育模式。STEAM教育强调让孩子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给予孩子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重点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二、STEAM教育在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
STEAM教育自进入中国后,就逐渐被应用到教学中,如今已经被中小学和大学不断应用,但在幼儿园的应用只是刚刚起步。STEAM教育在中国学前教育的应用主要面临着以下三个困难:第一,STEAM教育是从国外引进的,与我国幼儿园目前的教育特点还有很多不适配之处,再加上幼儿园老师对其并不了解,甚至存在很大的误解,幼儿园老师比较难将其适当地运用到3-6岁阶段孩子的教学中;第二,3-6岁年龄段的孩子在思考能力、行动计划性、动手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都处于启萌阶段,缺乏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直接照搬国外经验,没有根据我国幼儿的教育特点进行优化调整的话,STEAM教育很难被我国3-6岁幼儿所接受;第三,大部分的幼儿园老师都不是理科专业毕业,对STEAM教育知之甚少,较难胜任STEAM课程的教学。
所以在国内找到一种与STEAM教育有相通之处的教育理念,并借助这种教育理念帮助幼儿园老师对STEAM教育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其课堂教学技巧,是STEAM教育能够快速适应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特点,顺利在我园幼儿园落地开展的关键。
三、STEAM教育如何与陶行知教育思想融会贯通
(一)陶行知“生活即教育”与STEAM教育的情境性特征追求一致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核心,它批判以书本、文字为主教育,强调教育以生活为中心,主张要把教育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在他看来,教育应以生活的需要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这启示我们,要想实施科学的教育,那么在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以方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依据,积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并培养其善于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避免过去从灌输知识为主的做法。这和STEAM教育中的情境性特征追求一致。
STEAM教育的情境性特征强调让孩子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生活问题能力,它强调教育应面向生活,走进生活,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和动脑机会,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在幼儿园一节《自制沙锤》的STEAM创客课程中,老师先会通过生活的情景进行提问:“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玩过沙锤?沙锤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孩子说出沙锤的形状和会发出声音等生活常识。接着问孩子:“沙锤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引导孩子分析沙锤会发出声音是因为摇摆振动,从而进一步分析声音的产生是因为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原理。最后让孩子进行知识的生活延伸:“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是会发出声音的?它们是不是也是因为振动的原因?”引导孩子分析生活中如鼓、琴、钟等乐器会发出声音也是同样和科学原理。在这节课中,孩子们通过前面的生活情境讨论分析,到后面自己创作一个沙锤,可以观察和倾听发现不同材料能发出不同的声音,既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将科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这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是一致的,都强调教育要根据生活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不能脱离实际生活,同时要积极引导孩子善于发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这样,孩子在通过自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掌握相关的跨学科知识,还能提高创新能力、科技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说,在教育应面向生活,走进生活的特点上,STEAM教育和陶行知先生的追求是一致的。
(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与STEAM教育强调实践相通
STEAM教育强调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孩子在动手实践过程中自主探索,培养全方位的实践能力。在这点上,STEAM教育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追求是一致的。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与学都是以做为基础的。
但这里的“做”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动手,因为它是一个既需要动手也需要动脑的过程,是需要发挥自己的智慧通过动手做来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过程,说通俗点就是我们常说的行动或是实践。“教学做合一”强调不能沿用原来以老师为主,用灌输知识的教育方法,而是应该以孩子为主,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外部世界,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发挥手脑并用的优势,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还能发挥孩子的自主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这和STEAM教育的初衷是基本一致的。
例如在一节传统的幼儿园科学课《污水过滤器》中,老师一般会直接展示一个污水过滤器教具,告诉孩子污水过滤器的原理,让孩子去体验和观察。在这节课里,老师是主角,知识的传授都是老师讲给孩子听,而孩子主要是授受知识,通过体验探索科学原理。但如果是一节STEAM创客课程,那它的名字可能就是叫《制作污水过滤器》,制作是重点。老师先会从生活中引出水污染的问题,然后让孩子想办法把污水处理干净。在此过程中,老师是教练,负责帮助孩子寻找问题、分析问题,然后提供材料,让孩子在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污水过滤器的原理。孩子可以尝试选择用不同材料进行污水过滤,观察过滤效果,从而了解到哪些材料能过滤污水中较大的杂质,哪些材料能让污水变清,通过自己动手去尝试,探索出使污水变得更清的方法,最后创作出污水过滤器,孩子才是课堂的主角。
陶行知先生强调在实践中得真知的理论正是与STEAM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我们都知道,在实施STEAM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动手去做,它不以灌输知识为主,而是老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自己开动脑筋,思考问题,然后发挥手脑并用的优势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陶行知“创造教育”与STEAM教育培养创造力相通
创造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中最具特色的思想,他一生都在致力为受教育者提供一个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创造力的环境。很多孩子在小的时候都会有许多天马行空的想法,但是会想并没有意义,我们要将想象力转变为创造力,因为只有创造才有意义。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是有创造力的,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怎样才能让孩子通过手脑并用来释放他们的创造力,陶行知先生提出六个解放:一是解放眼睛;二是解放双手;三是解放头脑;四是解放嘴;五是解放空间;六是解放时间。而这六个解放正是可以通过STEAM教育来锻炼实现,它可以很好地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STEAM教育之所以风靡全球,主要原因就是它以培养人才的创造力为核心,许多国家都把它作为培养科技人才的主要教育模式。STEAM教育强调跨学科学习、强调动手实践、强调创造,这些都是和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理念一致的。例如在幼儿园STEAM创客课程《炫染花》这节课中,老师提供纸巾、水彩笔等普通材料,让孩子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折叠纸巾,然后用水彩笔在上面点染出不同的图案和线条。这样能让色彩一层层地渗透到下层的纸巾上,再剪裁出多样的花边,最后轻轻地打开纸巾,这样一张普普通通的纸巾就能变成出千变万化的炫染花出来。由于孩子折叠纸巾的方法不同,点染纸巾的力度和时间长短不同,创作出来的作品无论是颜色还是形状都是个性化的。这节STEAM创客课程是集艺术创作、数学几何和科学“毛细现象”原理等多学科相融合,按照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个解放:它拓展了孩子的视野,培养动手能力和创作思维,通过孩子自己的讨论分析,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STEAM教育中,老师不是教什么孩子学什么,替代孩子思考想办法,更不是限制孩子的想象力,而是帮助孩子将想象力变成创造力,在老师的协助引导下,把天马行空想法,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不同的素材进行加工创作,把想法和创意变成现实,这和陶行知先生提供一个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教育理念是想通的。
结语:
有幼教工作者认为STEAM教育是从国外传进来的,不适合我国幼儿园孩子学习,甚至对它产生抵触排斥心理,这种想法是片面的。经过上面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发现STEAM教育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理念有很多相通之处,也就是说STEAM教育从某些方面来说在我国的教育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只要我们多加研究、实践和探索,一定能将STEAM教育本土化,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幼儿园孩子学习STEAM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徐小媛.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幼儿园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0,32(10):248-250.
[2]王彩琴.关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J].课程教育研究,2020(19):8.
[3]李文文.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对现代素质教育的启示[J].基础教育研究,2018(12):9-11.
----------------------------------
收稿日期:2020-9-30
*本文为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十三五”科研课题“幼儿园STEAM创客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ZT2017103
作者简介:叶生 硕士生导师,孩教圈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创客教育分会副会长,研究方向:儿童STEAM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