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视野中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透视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0期   作者:聂军洪
[导读]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人们对于幼儿教育逐渐提起重视。幼儿教育的
        聂军洪
        隆回县高平镇中心幼儿园  湖南  邵阳  422211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人们对于幼儿教育逐渐提起重视。幼儿教育的主旨是培养幼小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使幼儿身心健全的成长,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大的社会环境影响下,幼儿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点发生了改变,因为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在幼儿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幼儿园教育已经普遍出现向“小学化”发展的趋势。使幼儿在被动的情况下,接受了过多的知识内容。这一“小学化”现象的出现,对于幼儿是好是坏,外界也是各抒己见。文章将从多学科视野作为出发点,针对幼儿园教学会什么会向“小学化”发展,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多学科视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
        引言:幼儿教育的教学过程讲究的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社会竞争压力日益激烈,潜移默化的使家长心理负担日渐沉重。从古至今家长对于子女的期盼就是,子女可以成才。也就是所谓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这一观念的熏陶下,使幼儿在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的年龄阶段,学习了超纲的知识内容。在幼儿启蒙教育过程中,忽略了幼儿的学习体验,使原本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变得刻板无趣,急于求成反而舍本逐末、得不偿失。阻碍了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使幼儿的身心不能和谐健康的发展。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具体表现
        (一)、知识内容超纲
        幼儿教育针对的是三至六岁的儿童,学习内容浅显易懂。但是很多幼儿教师将以后小学才会接触的语文拼音、数学加减题的计算融入到了幼儿教学中,知识内容超纲,不利于幼儿的学习和理解。
        (二)、培养过多的“兴趣爱好”
        幼儿看待世界和事物 ,每天都是崭新的感受。幼儿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进而培养成个人特长。但是现在关于幼儿兴趣爱好的培养夹杂着较强的目的性,例如外语辅导班、舞蹈培训班和钢琴教学班等等,而且社会上也存在专门的艺术幼儿园。
        (三)、复杂的课后作业
        幼儿教育大都是利用游戏辅助教学,但是由于幼儿园教育逐渐出现“小学化”现象的情况,幼儿在课下还有复杂的作业等待完成。不管是书面作业,还是动手实操作业,都很大程度上占据了幼儿的私人时间,促使幼儿对于教学知识产生厌烦心态。例如手抄报作业,幼儿还没有形成健康的审美,且手抄报是有一定要求的,对幼儿的绘画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书写水平和审美都有一定的标准。手抄报作业的完成主要还是要依靠家长的协作,对幼儿并没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四)、较多的行为约束
        幼儿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生理和心理都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在课堂上的行为举止并不能像小学生那样规范。幼儿园教育逐渐“小学化”,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较多的行为约束,扼制了幼儿天性的发展,失去了对学习本身的兴趣。
        二、多学科视野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进行剖析
        (一)、站在心理学的视野分析原因
        在社会压力与日俱增的影响下,导致幼儿教师和家长不能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进行客观理智的剖析。错误的认为幼儿只有积累较多的知识,才会有利于为今后学习生活打下夯实的基础,帮助幼儿塑造健全的人格。对于支持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幼儿教师而言,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加入了部分小学知识内容(如拼音、数字、加减法计算、字母等),根据幼儿对于知识的理解接受程度完成教学。忽略了幼儿自身对于学习的认知判断,如果不能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指导,极易促使幼儿对“小学化”的知识内容产生抗拒心态。

于家长而言,认可“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是因为希望幼儿在步入小学前,已经对知识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帮助幼儿更快的学习知识,缓解面对新的知识内容时的恐惧心态,反之则是认为在幼儿阶段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融入集体环境的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站在社会学的视野分析原因
        站在社会学的角度而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层出不穷就是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出现的失范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幼儿教师和家长对于社会制度以及学习的最终目标不明确造成的。且社会竞争压力巨大,幼儿教师和家长对于幼儿抱有较大的期许,希望幼儿在成年后,可以不用面对如此大的社会压力,更是加快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进程。例如在国家的一些三四线城市,幼儿教学师资匮乏,教育水准良莠不齐,许多幼儿的受教育环境被家庭经济情况所限制,部分家长不惜动用财力,购买学区房,只为了幼儿可以在师资优良的学校学习。
        三、改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方法
        (一)、明确教育目的
        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对教学观念及时进行改变和优化,针对幼儿阶段的学生,教育的重点不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关注幼儿的天性是否得到了发展,幼儿是否在身心健康的环境下长大,幼儿是否养成并保持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针对教师进行“回炉重造”
        学校可定期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性。随着教育的发展,幼儿园学生的年纪也逐渐趋于低龄,根据幼儿的学习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规范,避免出现超纲的知识内容。在幼儿面对“幼升小”时,幼儿教师可以保持一颗平常心,没有过激的教学手段。
        (三)、积极动员幼儿家长,缩减幼儿学习范围
        积极动员幼儿家长,定期开展家长会。使家长明确幼儿的学习现状,了解处于幼儿阶段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在幼儿学习之余,适当的减少幼儿的各种兴趣班,要明白万招会不如一招精,留下幼儿真正感兴趣的内容,培养个人特长。缩小幼儿的学习范围,不要将自身关于学习的遗憾强加到幼儿身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已然成为社会普遍现象,但是归根到底这种现象违背了正常的教学规律,阻碍了幼儿的正确成长过程,是应该尽量避免的。幼儿教师和家长应团结在一起,统一战线。共同协作努力,减轻幼儿学习负担,为幼儿营造一个健康的学习生长氛围,幼儿教师的幼儿教学水平也会不断进步,幼儿教育也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孔彦新.我国幼儿教育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学,2020,11(15):152-153.
        [2]熊嘉怡.川南地区城区幼儿园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分析——基于自贡市的调查[J].教育科学论坛,2019(11):77-80.
        [3]钟晶晶.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状分析及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9(06):126.
        [4]谢碧凤.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19(03):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