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组织策略剖析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0期   作者:臧月肖
[导读] 学前阶段是幼儿智力、情感以及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学前阶段采
        臧月肖
        石家庄市藁城区幼儿园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2160
        摘要:学前阶段是幼儿智力、情感以及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学前阶段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给予幼儿良好的教育与启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结合实际,详细探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组织策略,就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几点针对性建议,希望能为相关工作带来些许帮助。
        关键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教学;组织策略

        所谓游戏教学法是指以知识传授为目的,将各种游戏活动融入到教学环节中,让幼儿在轻松、生动的游戏氛围中获取知识。游戏教学法兼具教育性、游戏性双重属性,能有效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优化幼儿学习体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1】。下面结合实际,首先就幼儿园开展游戏化集体教学的意义做简要分析,其次就幼儿园在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组织与实施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1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在幼儿教育中应重视游戏化教学,要将游戏作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理念【2】。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有一定的特殊性、独特性,在对幼儿开展教育时,要能根据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采取幼儿易于接受且普遍喜欢的方式进行。而幼儿普遍喜欢游戏,游戏是他们接触外界与进行学习的重要方式,利用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是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且研究与实践证明,对幼儿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育方式并不能取得十分理想的教育效果,单方面的引导、灌输与压制容易使幼儿兴趣与信心受损,不利于幼儿各方面能力素质的发展。因此在当前背景下幼儿园要结合相关规范与要求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兴趣爱好、发展需求,灵活采用游戏化策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率。
2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中的问题分析
2.1游戏指导不到位
        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采用游戏化策略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幼儿兴趣、丰富幼儿技能、激发幼儿潜能、促进幼儿智力、能力发展。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要能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获得进步与成长。但当前,部分教师在采用游戏化教学策略时无法为幼儿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很多教师都是直接告诉幼儿知识与正确答案,无法利用游戏引导幼儿探究。在游戏化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依据占据主导地位,给予幼儿过多的管束与教导,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以及自主探究的机会不多,幼儿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发挥【3】。
2.2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化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要能贴合幼儿,结合幼儿实际,真正开展有利于幼儿的游戏化活动。但实际上,在当前的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仍是以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为中心。教师在设计游戏以及组织开展游戏时过于注重表面形式,追求表面目标,并不能将学生真正融入到游戏活动中。幼儿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幼儿会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长与收获。但在设计与组织开展游戏时,幼儿教师往往忽略这一特征或现象,将游戏用规则、条框限制,剥夺幼儿自主活动时间,忽视对幼儿自主性的培养,让幼儿独立探究能力、自主创造能力等的行程发展受到阻碍。
2.3游戏化环境创设、使用不足
        要想提高游戏化教育的成效,幼儿园就需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投放安全、丰富的游戏材料,以此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到游戏中。但在实际的集体活动中,仍存在游戏环境创设不足,游戏材料投放不科学、不充分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集体游戏化活动的开展,影响了幼儿园教育教学效果。


3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组织策略
3.1贴合幼儿科学创设游戏化活动
        游戏具有愉悦性,其本质是幼儿的一种快乐的行为。在游戏中,幼儿能获得轻松愉悦的体验,能感受到快乐。当幼儿真正沉浸到游戏中时,不会有心理压力,他们的智力、智慧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等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与发展。在设计与组织集体游戏化教学活动时,教师要能正确认识到游戏是幼儿的自发行为,游戏是幼儿内部动机引起。因此科学化的游戏教学活动应当是充分尊重幼儿主体地位,尊重幼儿主体性,让幼儿遵循自己的天性,按照自己的意愿,在自身内部动机的促进下开展游戏。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部分教师设计与组织开展游戏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并没有考虑幼儿的实际需求,幼儿的天性难在游戏中得到释放,也难在游戏中获得轻松愉悦的体验。幼儿园以及幼儿教师及时转变这一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将学生放在集体游戏化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重视幼儿内在需求,逐步促进幼儿意识品质、能力素质发展【4】。
3.2转变游戏指导策略
        前文已经提到,当前部分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时未能合理把握好“度”,将自身放在主导地位,把控整个游戏节奏以及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使的幼儿的潜力得不到激发,能力素质得不到发展。为此幼儿教师要能转变游戏指导策略,正确认识到幼儿具有主体性、创造性,在此基础上采取启发式策略引导幼儿高度参与游戏,有效开展游戏,从而更好的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具体来说,幼儿教师需要放开手让幼儿自己参与游戏,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探索、独立探究的机会,让幼儿自己探索、自己思考、自己表现。但需要注意的是,主张将游戏交给幼儿并不是让教师完全放弃对幼儿的指导与管理。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幼儿教师要扮演好自身引导者的角色,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给予幼儿及时正确的引导与帮助,帮助幼儿更好地参与游戏、完成游戏。在组织开展集体游戏活动时,教师要时刻观察,适时引导幼儿用眼睛、用心灵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努力思考。
3.3优化游戏环境,完善材料投放
        在学前教育中,游戏是最基本与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将游戏与技能知识教育、素质教育有机结合,不仅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让幼儿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集体活动中,而且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幼儿人格、培养幼儿品质,促进幼儿能力素质全面发展。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劳动能力以及兴趣爱好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接受教育,逐步促进幼儿能力素质发展。如教师可给小班幼儿布置“过家家”的游戏环境,引导幼儿给娃娃穿衣打扮,给娃娃做饭喂饭等等。通过这类游戏锻炼幼儿动手能力,丰富幼儿劳动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劳动意识。除此之外,有研究表明丰富多彩的探究材料可激发幼儿兴趣,吸引幼儿注意力,充分调动幼儿自主能动性让其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集体游戏活动中,从而获得愉快体验。因此,幼儿教师能立足实际学情,结合幼儿在心理、生理、思想智力等方面的特点,为幼儿准备充足的游戏材料,从而帮助幼儿自主探究、自由表达【5】。
        
结语
        综上所述,游戏是儿童的伙伴,是重要的教育方式。在组织开展幼儿园集体活动时,幼儿教师要能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兴趣爱好,根据幼儿内在发展需求科学组织幼儿开展游戏,让幼儿的能力素质在游戏中得到培养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林.幼儿园课堂游戏化的有效策略[J].教育革新,2020(06):60.
[2]吕娟娟.幼儿园游戏化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研究[J].求学,2020(20):35-36.
[3]汪可沁.谈幼儿园实施游戏化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J].内蒙古教育,2020(02):19-20.
[4]李征.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游戏化”设计[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3):42-43.
[5]张玲.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实践[A].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九)[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