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幼儿德育培养的有效性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0期   作者:涂雨芬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已逐渐渗透于幼儿教育活动之中。
        涂雨芬
        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幼儿园 江西南昌 330013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已逐渐渗透于幼儿教育活动之中。但在当前的幼儿德育培养中,大多数教师缺乏有效的组织手段和引导方法,导致幼儿的行为品质和思德意识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幼儿是认知发展阶段的重要时期,其主体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做好幼儿德育培养工作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幼儿德育;幼儿教育;德育培养
        对于正处在认知发展阶段的幼儿,良好的德育培养可以帮助幼儿塑造正确的行为意识,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同时,幼儿的心智还未发育完善,对外界的事物缺乏是非判断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正确引导幼儿的认知方向,夯实幼儿的发展基础。然而,在实际的德育培养中,教师因教育观念和管理方法的原因,导致幼儿的德育效果培养不足。因此,本文从当前幼儿德育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加强幼儿德育培养的具体方法两个方面出发,对新形势下幼儿德育培养的有效实施进行探究。
        一、当前幼儿德育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幼儿教育阶段德育培养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当前幼儿德育培养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德育细节把握不足。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大多数教师存在“管孩子”“不出事”的思想,过于注重对幼儿主体行为的管控与限制,缺乏有效的德育手段,其德育活动的组织细节存在“形式化”“模式化”的现象,导致幼儿的主体发展受到不良影响。第二,家庭教育缺失。幼儿的德育培养少不了家长的共同参与,其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行为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在当前的德育发展中,部分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方式,存在不良的生活方式,进而导致幼儿出现生活陋习、不文明行为等现象。第三,教师自身素养不足。教师是幼儿德育培养的引导者,其教育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幼儿的主体发展效果。但在当前的教育活动中,部分教师存在素养不足、专业不高等现象,严重影响幼儿的德育发展。
        二、加强幼儿德育培养的具体方法
        1、把握德育细节,注重实效培养
        在德育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德育细节,正确制定德育活动,并从幼儿的认知基础出发,设计适合幼儿参与和认知的集体活动,保证幼儿的主体性和发展性。

同时,游戏作为幼儿喜爱的一项兴趣活动,以游戏活动为框架,引入幼儿的主体参与,不仅能调动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参与兴趣,还能使幼儿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德育,提升幼儿的主体素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基础的幼儿进行小组游戏,如“纸箱寻宝”“火眼金睛”“鱼尾配对”等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逐渐形成合作意识,采取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方式,完成任务。这不仅能提升德育培养的娱乐性,还能帮助幼儿体会到合作的快乐,进而养成合作意识。
        2、加强家庭教育,保证环境落实
        家长在幼儿的主体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教育与指导。因此,在幼儿德育培养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家长的幼儿培养中的教育作用,积极引导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纠正家长不文明的教育方法,采取科学、正确的育儿方式,保证幼儿的发展环境和培养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信息化手段,如微信群、钉钉群、QQ群等,及时推送和分享有效的育儿方法,提升幼儿家长的教育水平,改善当前不良的家教环境和沟通问题,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家庭观念。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多样化的家校活动,如家长访谈记、亲子开放日等活动,帮助家长更为深入的了解教师的教育情况和管理理念,这也有助于家长更为积极的支持教师的教育工作,保证其德育培养的有效落实。
        3、注重自身素养,发挥榜样作用
        对于正处在认知发展阶段的幼儿,常常伴随着印随现象,对身边的人产生主观上的模仿与学习。教师作为幼儿日常接触较多的人员之一,其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的主体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幼儿德育培养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言行举止,保持热情、理性、文明的教育态度,真正融入到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之中,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行为意识,充分发挥为人师表的榜样作用。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幼儿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对教师产生喜爱之情,进而在德育培养和教育引导中接受其管理,这对幼儿的主体培养和素质提升起到积极作用。此外,在幼儿遇到困难和产生矛盾时,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从问题出发,协助幼儿对问题点或矛盾点进行理性分析,引导幼儿正确看待事物的发展,保持耐心、热心、恒心的指导原则,这对幼儿的主体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对德育细节的把握、家庭教育的加强、自身素养的注重,不仅能提升幼儿的行为品质,加强幼儿的思德素养,还使幼儿在培养过程中得到良好的教育支持和环境影响,打牢幼儿的内在基础,促进幼儿积极、健康的主体发展。同时,从德育问题入手,深入了解幼儿的主体情况,把握细节、注重实效,进而运用多样化、个性化的培养策略,正确引导幼儿的发展方向,从而实现其立德树人、教育为本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丹.开展幼儿德育的有效途径[J].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7(5):57-57.
        [2]连优.幼儿教师素养对幼儿德育的潜移默化[J].都市家教月刊,2017(12):232-2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