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海丹
浙江省瑞安市湖岭镇中学
摘要:新课程已走进中学数学教学,如何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改进和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是我们应该思考与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课堂教学实际以及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分析,以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为基础,提出了如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
在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老师教得很辛苦,苦得不知道尽头在哪里;学生学得很痛苦,痛得不知道学习数学的乐趣在哪里。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望而生厌,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解决这个问题成了诸多数学老师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难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并致力于这个问题的解决。现阶段有效教学全国蓬勃开展。而我以为上面问题解决的关键就在于有效教学中的“有效”两个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为实现有效教育提出了契机,下面我就从有效教学的理念出发,针对如何提高教学效益谈谈我对教学有效性的几点体会:
一、引用悬念型问题,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
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把一些学生未知的数学规律、法则、或者是公式等前置应用,创设相关的新奇的悬念情境,把数学知识的非凡魅力展示出来,这样则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例如,在分析“有理数的乘方”的相关内容时,可以为学生创设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一张纸的厚度为0.7毫米,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38.5万千米,有人说如果把一张纸裁成两等份,然后再把裁成的两张纸摞起来,然后再裁成两等份。如此循环下去,等到第43次之后,所有的纸的高度则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你们相信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吗?”学生们对这个问题都持有怀疑的态度,但是又非常的好奇,他们很快就这个问题讨论开了,急切地想知道答案。这个时候,教师再顺势引导出本节课需要探究的新知识——“有理数的乘方”,学习这节内容后就可以顺利解决这个问题了,相信很多学生都会认真听讲的。
二、猜想法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
在数学教学当中,把猜想验证法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能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猜想需要有据,有理有据的猜想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对新学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延伸的一种探究方法。当学生一旦感兴趣了,也就会主动去猜想与验证。例如,在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先指导一名学生去量一量自己准备好的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的度数,然后再把其中的两个内角的度数说出来,教师则迅速把第三个内角的度数说出来。这个时候,学生们也会非常惊讶,为什么老师能够快速准确地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呢?通过分析、观察,学生们很快就会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都是180度。教师这个时候就可以问学生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当学生们都肯定的回答道“是”的时候。教师这个时候则可以说“这不过是一种猜想”,然后再组织学生学习,用知识去验证这种猜想。学生们也会很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生动、巧妙的导入新知识,寓教于乐,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到一种喜闻乐见的且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当中,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时,适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效果也会翻倍。例如,在分析《生活中的平移》这节内容的时候,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移现象:公路上奔跑着的汽车,空中飞着的飞机等等,化无声为有声,而且还能够化静为动,让数学知识更加的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生们看,这样的教学既能够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学习,还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他们的身边,学了这些知识则能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学生的求知好奇心唤醒,他们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当中。所以说,学生只有对知识产生了兴趣,才会更加喜欢数学,也才能学好数学。
四、讲究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让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活”起来
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互动式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与沟通,数学教师如果想要让所讲授的内容“活”起来,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改变传统的那种“满堂灌”式的讲课方式,要切实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从多方面把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的积极性调动出来,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当中。例如,在探究“平面图形的认识”这部分的相关知识点时,就需要教师改变过去只用教具在黑板上单调地展示教学的方法,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加以展示,这样则会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的直观、形象,而且还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教学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在探究“走进图形世界”这节内容的时候,也可以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上成一节手工课,教师可以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对其进行知识的讲解,这样,学生既能够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而且还能够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课堂的氛围也会逐渐活跃起来,为构建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在数学课堂教学当中,不断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所追求的目标.
五、提高课堂的参与度,促进有效教学
提高课堂的参与度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思考、讨论、评价。没有参与就没有教学,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精神饱满,通过动手、动眼、动口,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应用有效教学策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最好的基本的渠道。
总之,每个教师面对自己的学生,一定要树立坚定的信念:“天下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关键是看我们教师怎样教,是不是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有没有管用的教学的良策和方法。教师应该有追求卓越的美好愿望,但在追求卓越的同时,我们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使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这是我们教师有效教学的终极追求。
参考文献
1 曹兰芳;;浅谈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A];2016年2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年
2 刘妍;;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