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彩莲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514299
摘要:近年来,人们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度有了大幅提升,家长们更加迫切希望子女能够在幼儿教育阶段中获得身心成长和能力素质提升,这要求幼儿园各项教育工作应进行一定的优化和创新,从而为幼儿提供更为丰富、多元的教育教学活动。数学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幼儿思维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如何高效优化开展数学教育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因此,本文通过对幼儿数学教育要求展开探究,并从游戏建构教学方法出发提出一定的教学策略,为幼儿教育水平的改善和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数学教育;游戏建构;策略
前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升,教育工作不再是单一围绕幼儿知识文化培养展开,更多的是立足于幼儿能力素质培养,使幼儿在各阶段的学习生活中发现跟总结,并将自身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在幼儿教育阶段,数学教育工作对于幼儿的思维体系建构有着重要影响,但由于数学教育的教学过程相对单一,低龄段幼儿难以全身心投入到活动学习,这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加大对幼儿数学教学工作的研究与开发,提高幼儿的数学活动参与性与趣味性,从而促进幼儿在数学教学中获得思维与能力的提升。
一、幼儿数学教育的开展要求
1.1全面顾及每一位幼儿成长
由于成长环境对3~6岁幼儿的身心成长有一定影响,幼儿个体差异化的问题出现使得幼儿教育工作难以全方位开展,尤其是在幼儿数学教育中,面对不同认知、情感、心理,幼儿教师除了开展正常的数学教育工作外,还需通过分析幼儿的行为,时刻了解幼儿的学习状况,从而更好引导幼儿进入到活动学习环境之中。全面顾及每一位幼儿的成长是幼儿数学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深入了解班级幼儿的学习情况后,才能对教学方法作出优化改善,使教学内容更能满足幼儿需求。
1.2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
近年来,数学教育理念已经从照本宣科式的应试教育模式转化。为了强调应用实践的素质教育模式,以应用为核心的数学教学更加有利于幼儿对知识内容的透彻掌握。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由于幼儿思维逻辑还不够成熟,只能浅层地学习到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但并不能因为数学知识内容简单而忽视教学内容的应用效果,教师应该带领幼儿进入到生活化数学的探索中,让幼儿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方法,在幼儿从小形成知识探索、应用的思维习惯后将会对幼儿后续的学习提供有力支持。
1.3注重教学方法创新
学前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对幼儿成长有着重大意义,但在过去的幼儿教育中教学方法单一、活动教学缺乏、幼儿互动性弱等问题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创新,改善当前教学现状问题,才能使幼儿从学习中获取到更多的知识和快乐。
幼儿数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创新尤为重要,数学是引领幼儿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面对当前幼儿数学教育中幼儿参与性低、思路跟不上教师节奏的问题,在对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优化,改变传统的活动教学模式,让幼儿从游戏玩耍中学习数学,自主构建思维意识,这将有助于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全面掌握。
二、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建构的实施开展策略
2.1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游戏环境
游戏活动教学对于教学环境的要求较高,如果游戏环境与教学内容无关则会导致游戏活动与知识传授的比例失衡,幼儿只会全身心投入到游戏活动之中而不会吸收教学内容。在根据数学教学内容选择游戏环境时,一方面可以从数学知识内容的特点出发进行选择,如算术教学时可以选择卡片指示游戏,让幼儿随机抽取卡片对照着卡片中的数字进行计算。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数学教学应用性出发,让幼儿走出教室走入幼儿园园区内,在玩耍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幼儿数学应用能力的同时,也能使幼儿收获友谊获得学习乐趣。此外,在选择游戏环境时应与教学方案设计形成有效衔接,从而利于教师更好地控制教学节奏,避免幼儿过度纵情于游戏活动而忽视学习任务。
2.2有效利用益智玩具辅助数学教学工作开展
在游戏中建构的幼儿数学教育工作开展依赖于教师对游戏活动的设计,教师应从3~6岁儿童的心理需求及兴趣爱好出发,使得游戏活动教学的有益效果得到充分发挥。利用益智玩具辅助数学教学是教师进行游戏教学活动设计的一种常见手段,益智玩具本身就会对幼儿思维开发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而通过与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则会使玩具应用价值进一步提高。例如,在几何图形识别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七巧板玩具来进行游戏活动设计。七巧板是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一种益智玩具,不同面积、形状的图形,按照一定方法拼接后可以组成新的、完整的图形,通过七巧板对幼儿进行几何图形教学的同时又能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在通过对游戏教学内容的深度开发下,更多的益智玩具将会被引用于数学游戏教学中,益智玩具的有益效果将体现得更加明显。
2.3注重教师引导作用的有效发挥
在过去的幼儿教育工作中,教师大多只是发挥了教育教学作用,即将课程知识内容进行传授而忽视了对幼儿的引导作用。而在游戏活动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要求更高,幼儿在玩耍过程中容易忘却教学任务要求,到最后,除了游戏玩耍过程,其他的一窍不通,在此过程之中,教师应对幼儿的玩耍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及时了解到幼儿的心理活动状况,从而及时引导幼儿,让幼儿学会思考教学问题,将问题带入到游戏活动中。例如,可以开展“小小数学家”游戏活动,让幼儿与教师的角色对换,即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和认知去扮演数学家的角色,幼儿会通过模仿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能在角色模仿心理作用下,更加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之中。在模仿游戏中,教师则应扮演起学生的角色,通过一些具有提示性的问题,幼儿解答教师问题的过程就是对数学知识学习掌握的过程。
总结
综上所述,在游戏中建构幼儿的数学教育工作开展,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带领幼儿从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也能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使幼儿从小就热爱数学、擅于应用数学,在幼儿从数学游戏活动中获得欢乐的同时,幼儿的数学知识储备量也将会随之提升。同时,教师也应对游戏活动开展方式进行深度开发,合理控制游戏活动与教学内容的比重,从而大幅提升游戏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密秀兰. 在游戏中建构大班幼儿数学教育的原则和策略研究[J]. 信息周刊, 2019(32).
[2] 陈晶. 在游戏中建构大班幼儿数学教育的原则和策略[J]. 辽宁教育, 2017(1).
[3] 胡卓亚. 如何在游戏中建构大班幼儿的数学教育[J]. 新课程(小学), 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