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中核心素质培养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0期   作者:姜泉文
[导读] 历史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学习中非常重要,是学生学习历史所必须具备的
        姜泉文
        齐齐哈尔市第六中学校   161041
        摘要:历史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学习中非常重要,是学生学习历史所必须具备的
基本素养,核心素养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证实、历
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需要从以上方面培养学生的历史
素养,贯彻立德树人的教学方针,以求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依据岳麓版高中历史
教学书目对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并进行了教学策略优化的探究与
思索。
        关键词:高中历史 核心素养
一、引言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所倡导的“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各学科都在寻求德育教育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其中,历史学习有着重要的地位。学习历史本身的意义在于从过去的经验教训以及成功中寻找未来的导向。从而,对于历史学习有着比其他学科更高的要求。历史核心素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一些特殊设计与策略从主要的五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质培养的现状
        核心素质培养的概念是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中发展而来。总实行素质教育以来,教育系统已经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但依旧有一些不足。素质教育虽然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由于各科都独立教授,各方面能力没有联系起来,依旧出现了为应对考试而过分注重专业知识教授却缺少品德教育的现象,甚至导致了“考试机器”这一说法的产生,实际教学所得成果与期望值不匹配为改善“德智分离”的情况,2014 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中首次出现核心素质培养的概念,并且将其定为新的教育改革的根本基础。
三、历史核心素质培养的构成
        高中阶段历史教育的核心素养只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证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想要探究如何制定高中历史教育核心素质培养策略,先要深刻地了解其构成。
(一)唯物史观直白的解释,唯物史观其实是对历史客观的理解,这是学习历史的理论基础,
        也是养成核心素养的理论保证。对历史客观的理解,则是要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实事求是、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使学生形成唯物史观的概念,就要求教师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因为设身处地的理解历史需要学生对历史感同身受。在这种情绪下,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记忆历史事件的起因、时间、地点、结果以及影响等等。
(二)时空观念
        在历史学习中,形成历史事件的时空观念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在高中阶段,掌握时空观念的应用是学好历史的关键,也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点。在历史的不同阶段,对同一事物的定义、名称等都有所不同,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相似事件的起因结果皆有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授知识时,引导学生对历史时间、事件、人物等等方面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立体的动态化空间,使得学生们能够对具体时间具体分析,而不会造成混淆。例如在岳麓版历史课本中讲述近代中国政体变化一课中,中国想要抵抗侵略发展壮大的目标贯穿整代,但是有着维新变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不同的历史事件,需要学生们了解其各自的发生时间,原因,结果等,形成一系列的历史发展顺序。[1]
(三)史料证实
        史料证实是指从可信史料中获取历史真实信息的方法。历史真实存在的事件,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历史的记载是前人留下供后人翻阅的各种包括书籍的历史文物,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历史时,不能取信于单一的文物,而是需要以史料为基本依据,从多方面进行严格的辨析。史料证实是高中学生养成历史核心素养的必要途径,也是学习历史,对历史进行自我判断的能力体现。

对于教师来说,不能一味的教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对书本上的历史事件进行探究以及搜索整理,在参与寻找佐证的同时,从中总结出自己的理解与分析。
(四)历史解释
        在历史核心素养中,历史解释是在史料证实以及唯物史观的建立下,对历史进行自身分析与评判,是历史思维养成与学生自我表达能力提高的体现。历史是过去的教训,经验,成功以及失败,现存所有的历史叙述都是不同人对于历史的不同解释,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同样适用于历史。不同叙述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历史事件的观念、立场以及态度进行描述,这并不是类似真理的存在,而是会从中得到不一样的感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提升学生对历史事件自我分析与思考的能力,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他人的想法,使学生能够在特定的历史事件背景下,客观的分析事件起因、结果等,思考出对未来有益的感悟与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历史解释能力。例如,在岳麓版《调查改革以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变化》一课中,让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分析对比,客观解释其发生的原因、经过、以及结果,并发表自己对改革开放的看法。
(五)家国情怀
        中华民族的伟大之一在于,华夏儿女存在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经辉煌而且现在正向着更辉煌的未来走去。是历史价值观的体现,是学生学习历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不是一味地吹捧,而是需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历史发展中,有衰退也有繁荣,我们需要不断的深挖历史,正视历史事件的真实,从中吸取教训,获取经验,将其运用到国家未来发展中去,使学生拥有谦逊而自信的品格,形成更加包容的胸怀。
四、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核心素质培养粗略
(一)智慧教学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制定教学计划也应该跟紧时代,在设计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标时,多使用白板,PPT,视频讲解等模式,融合音乐、图片等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历史是实事求是的学科,也意味着学习历史是枯燥无趣的,所以老师应该多利用多媒体教学,尝试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中。例如,在学习岳麓版历史课本中《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一课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上网查找一些历史记录片或者贴近历史的影视作品来放映,在结合图片以及课本,在视频放映时进行讲解,能够让学生更专注,也更深入的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二)创设问题,互动学习
        自主思考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在特定的历史情景下创设问题,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从而引发学生自主思考以及学习,做到教师与学生的深度交流。但教师要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注意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所以在设置问题时,需要设置有层次有深度也贴合课程设置的问题,鼓励学生不懂就问。例如,在岳麓版探究课《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多个改革失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太平天国开创了最理想的生活方式,而为什么会迅速灭亡?”,前者为巩固课上所学知识,后者则是课外的深入思考。[2]
(三)合作学习,角色扮演
        有趣又有效的学习方法是让学生们真正参与历史事件的发展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尽可能的还原特定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来加深印象,更好的理解历史的发展。例如,在《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一课中,为学习公民大会、民众法庭等知识点,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挑选角色,在课下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自主排练,在上课时演示,在演示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于知识点理解的深浅,然后指出错误与不足,进一步补充说明其成员构成、运作方法等的相同与不同。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知识。
结语:总体来说,为培养学生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师需要组建更多元化,更有
趣的教学模式。培养核心素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成的,需要教师在现有的教学
方法下,增添智慧教学、创设问题、角色扮演等方法来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增强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戴世锋. 例谈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二):以岳麓版《战后资本
主义经济的调整》一课为例[J]. 中学教学参考,2017(4):1-3.
[2]李树全.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思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以岳麓版必修Ⅲ
第 28 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为例[J]. 中学历史教学,2017(2):25-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