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0期   作者:杨世昌
[导读] 在践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之中,初中体育教学的地位有了极大的提升,

        杨世昌
        隆林各族自治县猪场乡初级中学,广西 百色   533406

        摘要:在践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之中,初中体育教学的地位有了极大的提升,但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课时比例偏低,实质的授课时间非常有限,因此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就显得尤为关键。教师既需要注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将恰当可行的学习技巧教给学生,让学生能够事半功倍,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最多的知识。但是,有的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有限,教学经验不足,仍然没有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直接以简单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学生自主实践机会偏少,这一点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致使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足,实际课堂教学效率呈现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策略;课堂
        
        一、提倡兴趣教学
        就目前我国初中体育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体育教师虽然开始尝试使用兴趣教学方法,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仍在使用传统教学中一些具有指令性、灌输性的指导方法,使得教师在创新意识上无法得到更大的突破,降低体育兴趣教学的作用和功能。另外,多数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常忽略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得教学活动的设计不符合学生需求,让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教学活动应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照搬教学案例中的活动方法会导致教学的内容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生而言,由于其心理及年龄都处于未成熟阶段,这就致使其对知识的学习具有较显著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依据学生所具备的求知欲以及兴趣特征,对学生的潜能进行充分激发,并使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创新,对其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从而使素质教育实现全面的推广。在实施初中体育兴趣教学模式时,教师要加大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配合意识的培养与提高,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多元化教学规划和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将传统教学课堂变成学生交流、比赛的教学活动,营造出更加轻松、愉快、活跃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对学生开展兴趣教学时,还需要注重对教学规律的遵循。首先,教师需要为学生构建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感受到和谐的教学氛围。其次,在实际教学时,还需要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讨论的形式对学生的质疑能力进行培养。再次,在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学生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主体地位、情感交流充分尊重的前提下,促使学生具备全面的体育素养。
        二、转变教师角色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采用“灌输式”教学将体育知识和理论一股脑儿地传递给学生,而忘记了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排斥心理,不能很好地学习。

基于此,初中体育教师必须从以往的“绝对主体”地位观念中挣脱出来,认清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全面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逐渐从“主体”向“主导”转变,再由“主导”转变为“引导”,使得学生主体地位得到更好的发挥。教师从旁辅助,协调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和共同发展。
        三、教学中注意与学生进行交流
        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对构建高效课堂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需要营造一个自由平等的教学氛围,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信任,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和主动反省,与教师进行紧密的沟通和互动,通过达成师生共识来为后期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的保障。在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过程之中,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也能够获得教师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对体育这门学科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和理解,从而实现个人的良性成长和发展。
        四、优化教学内容
        应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初中体育教学逐渐出现弊端,而多元化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优化和创新,学校须根据学生自身实力及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优化,改变体育教学中一成不变的以田径、三大球、体操为重点的教学内容。开始注重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和对学生体育发展潜力的挖掘,锻炼学生在学习活动和竞技中形成“竞合”意识和能力。
        五、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教师需要在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前提之上,根据学校目前的办学条件不断地优化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让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元的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引导下主动与教师进行互动和沟通,掌握体育锻炼的技巧和精髓,实现个人身体素质的综合提升。体育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筛选,只有这样才能够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之中有更多的收获。
        总结
        体育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很大的帮助和影响,良好的身体状态可以帮助学生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也能够帮助学生们调整好心理状态,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由此可见,体育课程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我们不能只是关注学生的成绩,更应该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并且这对于学生往后的发展也极为重要,具有长远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爱军. 初中体育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措施[A]. 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3.
        [2]童得虎. 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途径探讨[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3]张红芹.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应用[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