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0期   作者:占美龙
[导读] 核心素养是以学生知识、学科或跨学科的概念为基础,以学生的生命观
        占美龙
        广东省广州市南武中学,广东  广州   510220
        
        摘要:核心素养是以学生知识、学科或跨学科的概念为基础,以学生的生命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动态系统为动力,在形成知识和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塑造思维方式和探究技能所表现出的综合素质。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然是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重要课题。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将素质教育全面体现出来,也能将人文素养体现出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高中历史教学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改革,广大教育人士也越来越体会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历史学科属于一项人文性学科,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历史的载体,历史教学内容涵盖范围广泛,引导学生学好历史课程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因此,本文主要对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助力学生形成良好历史素养。
        一、以唯物史观为依据,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坚守正确的价值导向判断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凸显出唯物史观的指导作用,切实发挥历史教育作用。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要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的方式,在基于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应用自身所学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必然性进行探究。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文化多元化发展,学生的价值观念不断刷新,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并学习主流文化。在这里,可以将主流文化理解为积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主流以及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坚守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判断,通过学习不同时期的史实,促使学生理解各时期都具备相应的主流和核心价值观,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引导学生提取、传承以及弘扬优秀的传统价值观。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养成的相对稳定的、不可缺少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最关键和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具体、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有利于落实并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参与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有限,难以实现学习的主动性,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有限。我们正处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课堂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以后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的求知欲和注意力与课堂融为一体。例如,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的内容时,由于高中生没接触过经济危机,缺乏对它的感性认知,听课时很难理解教师讲述的内容,体会不到当时社会经济危机带来的破坏性。

教师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下的美国》,再现当时这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加上教师的详细讲解,学生对这场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破坏性就有了深刻的印象,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同时,学生还能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调动学生积极性,尊重历史解释主体
        每个学生对历史知识都有自身独到的理解和解释,虽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进行引导和影响,但是并不能代替学生完成此项工作。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把课堂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有意识地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可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给予学生发挥自身主体作用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历史解释,积累更多实战经验。高中历史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充分释放学生的活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四、结合教材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在高中历史教材里包含着众多人物事迹,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要根据家国情怀的教育目标,针对性地选取教材,并从中提炼有关家国情怀教育的素材,科学、合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历史伟人和民族英雄高尚品德的熏陶下,受到良好教育,形成积极向上的家国情怀。课本里和抗战有关的教学内容,都是教师实施家国情怀教育的最佳素材,教师要有选择性地提炼出类似知识,将其有效传递给学生,促进其情感和思想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强化家国情怀教育的渗透力、影响力,引导学生深刻感受到民族英雄的可歌可敬,感受民族神圣以及祖国强盛。出于引导学生形成更加深刻的爱国情感、充分感受民族自信熏陶的目的,教师要积极扭转自身教育观念,对教学方式做出革新完善,可以借助现代信息化教育的优势,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不断丰富教育素材,并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对学生形成思维冲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对高中历史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总之,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教师要及时发现不足,从而提出有效的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石亚丽. 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课教学[A].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南昌会场)论文集(一)[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5.
        [2]梁博.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立德树人的教育研究[A]. 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3.
        [3]胡泽先. 新高考背景下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现状及其改进方法[A]. 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