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生活元素构建趣味化学实验课堂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0期   作者:余俊省
[导读]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中体现教学趣味性对优化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方法

        余俊省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普立乡第一中学,云南  曲靖   655406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中体现教学趣味性对优化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方法,树立正确的化学学习价值观等方面意义重大。基于新课程理念要求,优化趣味性教学方案作为促进初中化学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需要初中化学教师继续在现代教育领域中进行深入研究。借助科学完善的趣味性教学方案,让学生接触更全面的学习内容,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是目前初中化学教学中体现教学趣味性的根本指导方针。
        关键词:初中化学;趣味化学实验;生活化元素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体现教学趣味性已经成为优化教学过程和内容,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方式。众所周知,初中化学学科属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包括很多的化学实验,体现教学趣味性将改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糟糕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构建初中化学趣味实验的主体思路
        趣味性教学指教师通过趣味性元素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其实,所谓趣味性,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比如情景教学、项目教学、游戏教学、生活教学等等,鉴于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枯燥,加上化学实验难度较大,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普遍较低,教师只有深入理解并利用趣味性教学的内涵,才能以更有趣的教学引导、更实用的化学知识、更和谐的教学互动、更轻松的教学氛围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二、借助生活元素构建趣味化学实验课堂的策略
        (一)教学基础和前提
        1.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作用
        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作用体现在对生活化教学素材的利用方面,学生虽然能理解生活化教学素材,但是如何和课本上的知识建立联系,他们并不知道,所以教师要科学利用生活化教学素材,引导学生从中提炼出重要的化学知识,这样一来才能提升教学成效。
        2.选择适合学生的生活化教学素材
        有些教师太过于强调生活化教学素材的趣味性、简单性,却忽略了初中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初中生和小学生不同,幼稚、简单的趣味性素材往往不会引发他们的兴趣,相反,一些奇妙且有一定探究难度的素材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二)教学方法和策略
        为更加具体地进行分析,此处以人教版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为例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教学导入
        在教学导入阶段,教师需要结合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因有二,第一个是借助图片、视频对学生形成一定的视觉冲击,这样能最快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二个是通过图片和视频可以导入丰富的生活化教学元素,吸引眼球,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比如,教师可以展示近期的新闻热点——某小区居民做饭的时候因为用火不慎导致火灾。

学生看到这则新闻后必然会被其吸引,观察非常仔细,精力也高度集中,此时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如果在火灾前期,居民能采取正确的灭火方法,是不是就可以避免更大的火灾发生呢?”借助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引出“物体燃烧”和“燃烧灭火”等话题,引入教学内容。
        2.教学过程
        前面提到,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生活化教学元素组织化学实验活动,借助简单易操作的化学实验深刻解读其背后深刻的化学原理,过程简单,形式有趣,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操作兴趣。
        首先,课堂教学的效果提升,必须建立在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参与积极性的提升上,自制教具的应用,就是让学生借助一些材料对课本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模型制作,而对于模型制作,教师可根据实验的具体内容自制教具,引导学生反复进行观看、思索、钻研,由于学生对简易实验教具并无陌生感和恐惧感,如此就能引导学生对化学实验进行分析,提升其实验探究能力。
        其次,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对于师资力量较差的学校,教师的教学手段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普遍利用“填鸭式”“满堂灌”等不科学的教学方法,而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师可选择的教学方法就非常多了,所以教师可利用多种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化学元素之间的反应过程,这种方式不仅有趣,还能让学生一窥奇妙的化学原理,形成正确的化学学习思维。比如,在燃烧实验中,纸屑燃烧主要可以生成二氧化碳,那二氧化碳有何性质呢?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除却常规的教学实验仪器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教学模式整合实验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整个实验过程,同时利用学习类软件,引导学生从中学习不同的二氧化碳制取实验,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总之,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师可为学生呈现更加丰富有趣的教学环境。
        3.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环节中,教师需摒弃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尽可能选择一些生活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当然,化学实验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教师不一定非要让学生做化学实验,也可以基于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分析背后的化学原理,这种形式将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兴趣。
        作业设计要贴合学生的生活经历,比如,按照教学导入阶段的生活实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一个问题——该居民家发生火灾的最初原因是明火遇到油之后猛烈燃烧,而居民为了灭火而在锅中倒水,反而让火势更加猛烈,大家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并找到正确的灭火方法。以此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背后的化学原理,从而进一步理解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和灭火方法。这里需再次重申,燃烧和灭火实验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所以教师需一再重申不能让学生亲自实验,而是要结合生活实例分析背后的化学原理。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体现教学趣味性是新课程理念思想指导下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应当明确化学学科的基本特点,以导入生活化教学元素为核心,采取科学的教学理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积极优化生活化教学模式,从而体现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上的分析论证虽然只是笔者的个人建议,但是仍然希望能够为各位初中化学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帮助。
        参考文献:
        [1]陈岩,赵莲花.关于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性评价的研究[J].才智,2019(27):19.
        [2]夏文东.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讨[J].中华少年,2019(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