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上22期   作者:余炎宏
[导读] 文章阐述了科学教学生活化的相关特征及意义,提出了使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余炎宏
        浙江省衢州华茂外国语学校
        摘要:
        相比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学科,初中科学教学开展的主要意义在于其能够从整体上了解科学与自然,有助于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能力,使初中学生全面发展,更能使初中学生对科学和社会的理解更加深刻。文章阐述了科学教学生活化的相关特征及意义,提出了使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活化;科学
引言
        在国家素质教育的这一要求下,学生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培养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在初中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想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选择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进而起到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作用。
一、科学教学生活化的特征及意义
(一)科学教学生活化简介
        科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对象是学生,科学教学生活化的核心是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需求相联系,要求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的时候要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教学生活化基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生活中的科学。
        科学教学生活化提供给学生一个丰富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学习科学,通过教师的鼓励、引导,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活动,在活动中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
(二)特征及意义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就是科学教学生活化,强调 教学内容要和学生的要求关联,需要教师结合生活实 际传授科学知识,以把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出来,把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让学生 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在充分了解 学生的需要基础与学习形的基础上,科学教学生活化 创设可以指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生活情境中, 让学生感受实际生活中的科学,然后思考、质疑、实 验、探究,展开教学与社会生活间的对话、交流与沟 通。科学教学生活化,强调的是为学生供应一个具备 丰富科学学习背景的环境,让学生在自已了解的生活 环境中学习科学,通过教师的鼓励、指引,主动参与 社会生活活动,得到讨论、实验、亲身经历活动的机会, 并在活动中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进一步的认识社会 生活对于科学学习的关键意义。
二、分析现阶段中国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现状
现阶段,中国非常多初中的科学教学活动都脱离了 日常生活的实际。两者之所以联系不密切,关键受到下面几个方面的影响:第一,非常多教师依旧依照教材的 内容去完成教学的目标,在详细的教学中常常局限于教材,重视习题的训练,重视传授学生解题技巧,没有太 过重视学生知识的分析能力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科学教材严重脱离学生现实生活,非常多的初中科学教材在编写中参杂着编写者自已的意见,具备非常严重的滞后性。学生都是单独的个体,现阶段的教材只是一个范例,在每个学生的发展要求中并不适应。
三、科学教学生活化策略
(一)对教材进行生活化安排
        教材常常会有一定的滞后,原因在于教材在编写和出版的过程,实际生活在不断地改变。因此在教学得过程中,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与实际的生活有所差异。在时间和空间地域上有所不同。因此,教师使用教材过程中,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灵活的转换,同时增加教材的生活气息。首先,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更改。其次,运用通过联系生活改变教学,以此运用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教学生活化的情境
        对于教学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帮助学生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时,教师可以设计与生活相关的生活情境。比如,在“健康生活”的学习过程里,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通过学生的每一个回答,进一步加深学生了解更多的健康生活方式。同时,教师需要纠正学生对于生活方式中错误的回答。再比如,“能量转换的亮度”学习过程中,可以开展搬运教科书比赛活动,让学生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亲身体验做功快慢的影响因素。生活情境教学的创设,有利于学生讨论事物的发展,并以此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分组讨论
        初中生喜欢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研究和探索。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利于学生提高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使其分组开展探索生活中科学的活动。具体操作可以通过对探究问题进行生活化设置、实验材料生活化选择和实验设计生活化改造。比如,生活中木头比铁轻的问题,开展对物质密度的研究。干洗店对衣服的是如何进行干洗,干洗的原理问题,可以开展小组对物质溶解性的研究。通过对一些现实问题的探究,引起学生对探究的欲望,各小组成员共同配合,小组通过讨论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生活化
        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这一情境不但要在课堂上进行,还要通过对学生作业的布置得以体现。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将作业生活化。因为学生更愿意去完成生活化的作业,与此同时还可以保证完成作业的质量。例如,学习完“电的安全使用”,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生活化的作业:观察家中的用电方法、以及家中电器的使用。学生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完成生活化的作业,这样既能够保证学生充分的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还能使学生待着浓厚的兴趣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巩固所学的科学知识。
(五)应用信息技术
   应用信息技术,因为信息技术目前正在快速的发展,很大程度的改变了科学的教学方法,科学教师可以针对信息技术的辅助进行更加科学的教学,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及微课视频教学,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又能把科学探究的意义体现出来。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形式,让学生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例如,“地球上的水”的教学内容关键,是为了了解地球上水的类型、水与生命的关系等。所以,运用多媒体屏幕,可以更加清晰的为学生展示地球所处的环境和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等,让学生了解到地球是一颗“水”的行星,在大气、岩石与生物等圈层中,水以各类不一样的方式分布。在地球引力与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各类水体组成了地球上持续而不规则的水圈,是因为其互相关联,互相转换。还可以让学生说说各自对水的了解情况,自然界最关键的资源就是认识水,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水。即使地球上有很多的水,但是人类可以直接饮用的淡水资源却是极少的,有必要帮助学生树立节水的观念。
结束语
        初中科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包含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学科的综合性强,就要求学科要有多元化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的生活化策略,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时刻存在于自己的生活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生活化展开教学,在作业中融入更多生活化元素,真正实现生活化科学教学,促进学生成才。
        参考文献
        [1] 王延莉.初中化学教学的生活化策略研究[J].教育,2018 (2):231.
        [2] 虞锋益.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学习(中旬刊),2019(12).
        [3] 宋丽娟.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2020(40):47.
        [4] 黄继尧.探析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J].科学 中国人,2018(2):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