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高年级整本书有效阅读的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上22期   作者: 欧阳彩弟
[导读]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学习语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读书很重要。
        欧阳彩弟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东平小学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学习语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读书很重要。作为一线老师,要指导学生有效展开整本书的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极大地丰富学生的阅读收获,让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得到培养与锻炼,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整本书阅读  有效学习  阅读策略
        学习语文,读书很重要。特别是教材改革后,阅读的比重比之前大大增加了阅读量,甚至教材中列出了必读书目,而这些阅读的书目,也将会成为语文考试的必考内容。但在高科技网络时代,学生所受诱惑不胜枚举,阅读量骤减。不仅如此,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阅读成绩提高,更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的提高,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做到真正的有效阅读,更好地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有效阅读整本书,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程改革以来,重视阅读滋养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说,最好的阅读课是往外延伸,部编版教材重视阅读往课外延拓。新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更是课外阅读进课程的一个代表性新栏目。因此,教师激发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整本书,有利于拓展阅读视野,掌握阅读方法,发展语言,锻炼思维,积累阅读经验,获得审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人核心素养水平的提高。
        二、以人为本,剖析有效阅读整本书的重要性。
        正所谓,少年强则中国强,学生读书才能实现强国的梦想。但在农村小学的学生,心智不成熟,再加上农村文化建设环境不浓和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低下且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对阅读不重视,从小就能坚持有效阅读的孩子并不多,学生的阅读能力差。阅读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尤为重要。不仅如此,现今语文考试上对阅读的量度和深度都大大提高,单纯靠语文课内课本阅读单篇课文的阅读教学的展开,显然无法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因此,抵制碎片化阅读,多读书,读好书,更好地提升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更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整本书有效阅读,阅读策略先行。
        (一)抓准文本特点切入阅读策略,激发乐读。
        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本人认为说这一句话应建立在读好书的基础上。既然要让学生读好书,教师就要有针对性的推荐,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启阅读整本书的大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根据整本书的文本特点进行切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平常的文本分类来看,整本书大致可分为实用类、文学类、论述类等。不同类型的文本,内容和结构特点就不同。老师要根据文本特征找出不同的阅读切人点,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推进整本书的阅读。如: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已经了解到文学类文本中的小说,有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教师可以从小说特点中的一个要素入手,抓准切入点,巧妙激发阅读兴趣,推进阅读整本书。本人结合本单元的“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整本书——高尔基的小说《童年》。整本书导读教学设计如下:
        1.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生活。
        请学生畅所欲言,说一说自己童年趣事生活,并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说自己的童年感受。
        教师小结:是呀,每一个人的童年都不一样。所以也有人说:童年是一道七彩的路,是一条五彩的河,充满趣味、甜美温馨、幼稚可笑的回忆。然而读了《童年》(幻灯出示《童年》这本书的封面及作者),你会看到高尔基儿时的生活,却是在“一个肮脏的社会、一个破碎的家庭、一群自私的人”的挤压下的痛苦回忆。
        2.播放《童年》电影视频片段导入整本书。
(1)播放《童年》电影视频片段:家庭节日宴会上,“小茨冈”跳舞的情节。
(2)展示作者高尔基和《童年》第三章描写家庭宴会上“小茨冈”对跳舞的热爱的精彩片段。
(3)小组内讨论分析电影片段与文字描写的异同。


        幻灯出示:“小茨冈”站起身,整整衣衫,谨小慎微地、仿佛是光脚踩在尖利的碎石上一样……他的丝制品衬衫颤抖着,闪闪发光,熠熠生辉,好似一把火,照亮了周围的一切。
        这样,教师在阅读整本书开始前,教师以小说的情节为切入点,通过展示《童年》精彩描写和电影精彩片段的阅读策略,初步感受小说的魅力,营造出整本书阅读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将学生对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参与兴趣和热情充分激发出来,效果良好。
        (二)梯度助读策略引领,形式多样促进爱读。
         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还得促进学生喜欢读,正如高尔基所曾说“读书就应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只有学生对整本书阅读抱有积极的态度,才能保证整本书阅读有效开展。但小学阶段的学生的自制力和自律性处于低水平阶段,许多活动的进行依赖自身对事物的兴趣,所以教师除了在班级熏陶读书氛围,还要设计多形式的读书活动,激发兴趣,延续学生阅读整本书的积极性。如:六年级《童年》整本书阅读中,让学生采用比赛的方式,完成以下内容:让学生结合书上目录十三章内容,认真阅读每一章节,并根据故事的重要情节,抓住关键词,完成下面情节轴:
             1(   )3(   ) 5(    ) 7(  ) 9(    ) 11(   )13(   )
        开始——|———|———|———|———|———|———|———结束
             2(    )  4(   ) 6(   ) 8(  ) 10(  )12(   )
         学生每读完一章节内容,让在班级小管家打卡次。同时,教师和家长形成合力,通过情节轴和读书打卡领勋章读书竞赛等新奇有趣的读书活动的助力下,学生的阅读兴趣愈发浓厚。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班级读书比赛、读书作品展示、情景角色展示读小视频班级微信群展示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在读书氛围浓后的环境下,让学生在阅读策略的引领下,爱读书,促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 巧用策略有效赏读,习得阅读策略自信会读。
        小学统编教材注重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教材中设有阅读策略单元,但仅靠课本上的课文是不够的,必须延伸到课外阅读,巧用策略,有效赏读,让学生在阅读整本书中更好地习得阅读策略,成为积极的阅读者,自信会读懂整本书,提高阅读质量,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如:阅读六年级上册推荐的课外书《童年》,本人让学生运用在学习第三单元阅读策略单元“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的阅读策略阅读整本书,同时让学生学习制作双线情节“故事山”的策略[1],感受作者如何推动故事发展,赏析小说中场景描写的作用。让学生完成以下任务:请学生学习制作双线情节“故事山”的策略,让学生根据所制作双线情节“故事山”中的阿廖沙在自己家的生活情节,在书中找出具体的场景描写。在小组进行同伴互读,对于精彩的人物或景物描写在全班展示读,说一说精彩的原因,学习作者特别的描写手法。
        通过以上阅读任务设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运用的描写方法,并习得制作双线情节“故事山”的阅读策略,更好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自信。正如朱熹所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到我会读。
        总而言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有效阅读,让学生乐读、爱读,会读,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滋养中,习得有效的阅读策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阅读收获,让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得到培养与提升,真正做到有效阅读,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美]珍妮佛.塞拉瓦洛 著 刘静 高婧娴翻译 美国学生阅读技能训练[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176-178,227.
[2]陈选琴.以《童年》为例,探究六上“快乐读书吧”的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3):2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