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
陕西省渭南市杜桥中学 714000
【摘要】在新课程教学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为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传授学生基础信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以及信息社会责任等素养,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本文从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内涵出发,针对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策略,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期能够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核心素养 培养策略
引言
新课程标准强调“立德树人”的教学观点,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明确自身的教学主导地位,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从而能够在加强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以此来为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指的就是学生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以及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在对信息进行感知、判断和处理的时候,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同,信息意识高的学生能够根据问题需求,在庞大的信息库中敏锐感知到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甄别与筛选制定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二)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指的就是学生利用计算机领域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寻找问题解决方案的思维活动。而具备计算思维的学生则能够在解决信息问题的时候,充分利用计算机学科的知识与技术,对问题进行要点提取、模型构造、数据整理,以此来实现对多种信息资源的创设、判定、阐发与整合,以合理的运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总结方式和方法,通过知识转化和能力迁移,形成良好的计算机思维。
(三)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指的就是学生在解决信息问题的时候,通过对常见数字资源与工具进行评估与选择,来实现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有效管理,以创造性的思维和方法来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创新作品的能力。在高中信心技术教学中,具备数字化学习能力,需要学生灵活掌握计算机、移动终端、多媒体等设备的使用方法,同时充分了解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缺点,利用自身所掌握的数字化学习系统、资源和工具等,对信息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四)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社会责任指的就是学生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行为意识等方面所应尽的社会责任。具体而言,学生需要具备足够的信息安全意识,能够在信息社会中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道德伦理的准则,在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同时,积极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公共信息安全,并以积极理性的态度,对信息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新观点和新事物进行学习和判断,为构建和谐的信息社会而努力。
二、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借助信息项目,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项目教学法是我国职业教育、基础教育中,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为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项目,引导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加强自身的信息意识、提升自身信息素养。
首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项目教学,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至关重要,为此,教师在选择项目主题的时候,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以贴近学生生活的信息项目,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项目学习中,从而有效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获取信息”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出发,以“出游计划”为主题开展项目教学,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获取信息、甄别信息等,积极筹划自己的出游计划,为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其次,信息项目一般比较繁琐,一个人的情况下很难完成,为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展项目教学的时候,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项目的具体安排,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技术水平等,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为学生创造一个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通过思想的碰撞来推动项目活动的深入进行。同时为学生搭建项目成果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以准确恰当的专业术语,对小组项目的实施过程及结果进行语言描述与展示,以此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并在合作分享中汲取他人的优秀经验,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反思,尝试寻找更完美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优化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开展深度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学习的目的是应付教师布置的任务和作业,自身缺乏积极性和自主性,对知识的认知也仅仅停留在浅显层次,而深度学习则不同,学生需要在浅层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以批判性的思维接收知识信息,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与效率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学科核心素养。
首先,在开展深度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观念,相较于传统教学中直接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教师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为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教育价值,并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合理的挖掘,有效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其次,深度学习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获取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进行灵活的运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是社会对信息时代公民提出的要求。高中阶段正值学生发展中的关键阶段,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是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项目主题,带领学生通过完成信息项目,来加强自身的信息意识,同时合理挖掘教学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清平.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8):94.
[2]邓彩红.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角度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12):91-92.
[3]张成.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9(01):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