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春
石家庄市鹿原区第一中学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新课改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利用当前时代优势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逐渐成为主要发展趋势之一。因为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学生的思想政治价值观很容易受到其影响,所以必须针对其特点开展相关教育工作,进而更好的发挥其优势,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和环境。议题式教学是实现活动型课堂的重要方式。但是,议题式教学中的议题创设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导致议题式教学在课堂中不能顺利实施。本文对议题创设的价值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议题创设
引言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指向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育,只有在延伸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基础上才能达成,这促使学习活动和教学活动都要超越浅层的应试学习,进阶到深度学习的层次,这势必要求我们设计出符合深度学习的教学样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赋予了思想政治课活动型课程的定位。活动型课程开展的核心在于确定活动的议题,而议题式教学则是指向深度学习的活动型课程的创新样态。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兴趣都有极大的帮助,在实践中教师更应全面掌握其应用方法。
1议题式教学的价值
议题式教学是选取一个能够凸显思想政治课课程价值、统领课程内容的核心议题,围绕议题设置真实、复杂的教学情境和思辨性、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针对议题发表观点、展开讨论,在认知冲突中合作探究、批判反思,努力寻求解决方法,从而获得新知的教学样态 。在目前议题式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所设置的议题往往缺乏深度与广度,甚至是劣质性的伪议题。很多议题呈现出了一种浅层次的学习,学生的合作探究与讨论只停留在较低层次的思考,而且容易造成部分学生的不参与,依靠小组其他成员完成任务,缺乏思维的进阶训练,不能有效地发挥议题的教学价值和功能,最终导致学习效果降低。另一方面,议题探究的活动时间控制不准确,大量的时间消耗在看似“热热闹闹”的讨论中,即为活动而议题,“形式化”学习较为突出。因此,当前议题式教学的困境倒逼着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型课程的开展与探索,寻求一种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而指向深度学习的议题式教学变革则为我们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由此,借助深度学习来提高议题式教学的水平,可以实现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2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议题创设遇到的问题
2.1议题选择不科学
在议题式教学中,议题是议题式教学的枢纽和灵魂,决定了议题式教学的成败,甚至会影响整个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师要创设一个科学的议题,不仅要完美地呈现学科知识特点,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且具有思辨性和正确价值引领性。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工作态度懈怠的教师,他们不注重议题的设计,更不注重引领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课前这类教师往往会随便套用其他教师的课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生搬硬套,导致学生的学习无法系统而科学。
2.2议题教学中没有课程理论知识
在没有理论基础作为引导的前提下,议题式教学往往不能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程内容的深层理解,只有学生具备一定的课程理论基础后,再结合学生的理解需求开展此种教学模式才能够更加深切地把握议题重点,才能更加有效地联系课程所学内容。例如,教师在进行股票、债券和保险知识的讲解时,其收入的由来、盈利的方式,以及对于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都是一些十分深奥的经济学内容,学生如果不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是很难进行相关议题的讨论的。但是当学生学习了思想政治相关课程,如“神奇的货币”“多变的价格”“多彩的消费”“投资理财的选择”等课程内容,对经济学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再进行相关议题的讨论就能够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升学习深度。
3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议题创设的策略
3.1议题选择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教师要清楚地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课前熟悉教材、分析学生的差异性。除此之外,还要实时关注当前所发生的社会热点、时事新闻,并把其中与课堂有关的素材应用于课堂中,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会分析事例和解决重难点问题。教师要重视教材所呈现出来的内容,还要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性”特征,在议题创设的时候紧扣这一个特征,恰当地选取材料。教师把握以“学生为主体”的度,尤其是在选择议题的时候必须将学生这个定量考虑进去,一切从实际出发,选择的议题应该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议题讨论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与设计好的教学活动达到无缝对接。另外,高中思想政治不仅属于一门学科课程,还是一门德育课程,因此在创设议题时要遵循教学目的,认真研究教材的主要内容,更要关注在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学部分”给出的议题。
3.2增加教学中的课程理论知识
众所周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虽然理论性很强,但是其内容的应用性也很强。在进行议题设置时教师需要注意两个重点因素。其一,议题设置应当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议题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并不仅仅是单纯地活跃学生的思维,而是应当注意课程内容切勿离题太远,问题的铺展也应当以课程内容为中心分步骤、分阶段由浅入深地进行制定与规划。其二,议题式教学需要生活化的内容支撑,要符合教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学科逻辑和生活逻辑,尽量把现实生活引入教学内容中。思想政治议题设置的生活化原则是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实际应用性的一种体现,只有理论结合生活实际,思想政治课程的存在才有真实的意义,而议题的设置同样如此。高高在上的议题不仅不能够对学生学习课程内容起到推动作用,同时由于拔高过度很可能导致议题教学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产生负面情绪。
3.3营造氛围,合作探究
融洽的合作探究氛围,对议题式教学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构建融洽的学习氛围,需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平等、生生友好交流与合作,建立和睦友好的交流环境。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对议题的切入角度和理解也不一样。学生应有充分的时间探讨议题、阐述观点和纠正错误观点。教师要做教学活动的引领者,而不是课堂的独裁者,要赢得学生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使学生善于、敢于提问题。学生全心投入到合作探究学习中,自主分析材料、探讨议题问题、交流学习心得,虚心倾听他人意见,辩证看待不同想法,审视自身不足,汇集智慧,达成统一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分享了研究成果,培养了合作精神,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同时体现了活动型学科课程的价值,有益于议题式教学的高效进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议题式教学以议题为纽带、情境为载体、活动为基础,是基于真实生活而达成真实效果,兼具学科性和素养化特征的一种教学方法。开展议题式教学,需要教师理清议题与教学情境之间存在着何种关系,以及二者与活动教学之间的关联与作用。推动议题式教学,更需要教师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坚持生活化这一永恒的价值追求,方能引导学生真实地、自由地绽放生命的光彩。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朱明光.关于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程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4):7.
[3]李茜.品德与社会课中争议性问题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