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勇
山东省淄博市 临淄区福山小学 255438
摘要:信息技术目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却使得社会各项事业不断的升级,新时代的公民必须要牢固地掌握信息技术,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将有助于帮助小学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变化。信息技术对于小学生的相关技能要求比较高,信息课教师必须要找到提升小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并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完善教学情境,提倡课程开发,实现个性化的因材施教。为了能够培养出具有更高信息技能的小学生教师,必须要使得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更加具有严谨性,且能够贴合新时期的社会发展变化。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创新课程;教学策略
引言:现在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信息化的时代,小学生作为国家公民,也应该具备一定的信息技能,小学信息技术的课程对于教师来说是基础性的内容,但是对学生却有一定的难度,小学信息课教师必须要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传递信息技能的有效内容,并且提升学生的学习意志。为了能够满足信息化教育教学的需要,教师一定要时刻把握信息技术前沿变化的动态,给学生传授更加新颖的知识,从而能够使学生意识到成长和发展与信息技术及信息社会息息相关。
一、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计划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导入环节和教学环节中,需要参透信息技术的内容,小学生往往对于信息技能的了解比较少,因此,小学信息课教师要考虑到如何让小学生从情感的角度认同信息技能,并且愿意主动的去掌握更多的技能和技巧。完善的信息技术教学计划,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目前在信息化课程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在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的实际教学中教学设计应当更加偏重技术同时附加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这样的教学计划更加符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比如,学习小学信息技术不仅仅是对于电子产品的粗略了解,还应该可以完善地掌握一些最基础的计算机使用技巧,能够使计算机为我所用。比如可以尝试利用计算机创作一些多媒体作品,让学生们学会制作一些有趣的动漫小视频,学会真正的利用计算机为自己服务,采用不同的音画效果创造一些贴合学生需求的创新性作品,是信息技术在新的时期为小学生所能够提供的基础教育助力。
在信息化的时代,掌握更多的电子信息技能,了解更多的信息化传递原理,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有助于推动其他学科的学习,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技术,同样应该以好的计划导向为指导。
二、选择更加贴合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
在教育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偏重于实际操作的环节,对于信息化技术来说,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了寻求更加贴合实际的教学情境。认为只要给学生一个计算机的环境,在进入信息教室之后,就应该马上对学习有兴趣,但事实上如果没有有效的课前导入环节,很有可能是学生的学习陷入到一种无序的状态,因此应当选择更加贴合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让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围绕信息化教学内容展开,便于对各类问题进行反思。贴近生活实际的课堂情境,更容易让学生进入到学习之中,尝试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日常中的一些问题,从容的使用信息化手段达成。
对于某些观点的整合网页制作功能设计产品介绍,并且以合作实践的方式探究,更为实际的教育教学进程开发出能够更加有助于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课程,激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热爱和热情,并提升总体的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够便捷的解决各类计算机问题,并且将计算机的应用和生活实际之间的某些内容联系在一起,从而可以达成更为便捷的学习过程,也能够在合作中拥有更加丰富的实践能力。比如,利用鼠标的基本操作,认识画图的窗口之后,成为一个快乐的小画家,使用电脑上的铅笔橡皮,直线曲线用颜色填充自己,刺激一个有趣的画面,而且能够学会自己保存画图文件,这对于学生来说是较为高效率的动手和操作能力,也是有意思的创新能力。信息化往往能够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比如说做一个利用电脑创作的快乐小画家,就是一个叫信息技术学以致用的过程。
好的教学情境能够给学生带来好的教学情操,选择更加贴合实际的教育方法,能够达成其对于学习的良好掌握。
三、善于利用更多的信息化资源,开发优秀的课程
信息化资源目前在网络中随处可见,选择更多的信息化资源,并且在多学科的引导之下利用教学资源的组合优势打造,能够同时集合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开发更为优质的教育课程。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在制作信息化课程时,既要广泛的利用课程资源提供丰富的识别方式,同时还应该提升其课堂教学效率,只有提升了自身实力之后的,才能够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达成反复多次的学习效果,而且还可以指导孩子们学以致用,把刚学到的知识快速的应用到社会实践之中,使学生能够顺利进取。
不仅在信息技术的海洋中徜徉,而且还可以把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在自己的生活之中,这才是真正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也是将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方式。比如,在学习图形的组合和拆分时,学习图形工具的具体使用方法,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首先对于图形有比较好的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并且学习熟练掌握图形的拆分组合,拼凑想象,并且让学生以更多的方法达成同一个结果,从而能够理解图形组合搭配的任务,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完成方式。
学习应该从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引导,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践知识相交融,从学习兴趣的方向引发其学习,从而能够真正的完成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结论: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课堂的落实和践行需要很多教育环节的辅助作用,为了能够在小学信息课堂中以信息技术为导向,真的实现课堂教育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发动自己的力量,在平等信任尊重的环境之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整合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为了能够使得教育教学变得更为快乐,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就信息化教育能够达成更好的教育结果,需要教师帮助学生以更好的姿态投入到信息化教育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并且已已经学到的信息化知识引导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侯敏.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知识文库,2020(17):51-52.
[2]陈元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创造性教学策略[J].启迪与智慧(中),2020(08):65-66.
[3]陈灶旺.基于微课的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21):15.
[4]胡秋菊.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0(26):118.
[5]张静静.论实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的途径[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6):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