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措施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上第22期   作者:秦瑛
[导读] 群文阅读是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方式,是将某一主题或某一类型的多个文章集中在一起进行的一种阅读学习活动。
        秦瑛   
        贵州省余庆县实验小学
        摘要:群文阅读是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方式,是将某一主题或某一类型的多个文章集中在一起进行的一种阅读学习活动。这种阅读教学模式能够逐步强化学生对文章进行分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以此来树立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进而促使学生自主进行阅读学习。在本文中,笔者立足多年教学经验,就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提出几点策略,以供各位同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现状;措施
        在小学语文中采用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能够打破传统单一、枯燥的阅读教学束缚,是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法宝。群文阅读这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阅读文本的内容,并能够实现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重视群文阅读教学,并不断优化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借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基于此,本文结合小学语文的群文阅读教学现状展开分析,进一步提出小学语文的群文阅读教学措施,以供参考。
一、 小学语文的群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 忽视学生的主体能力培养
        当前,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以教师单方面讲解为主,没有给予小学生较多的自主思考机会和时间。这种方式使得教师无法全面了解和掌握小学生学习情况,同时被动式学习也会打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准确理解课文知识,最终出现消极听课问题。
(二) 阅读教学模式有待改善
        群文阅读这种现代化教学模式并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并且实践经验也非常有限。处于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师跟风式进行群文教学,造成忽视内容重视框架、忽视生活重视课堂等问题越发严重,无法全面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群文阅读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 小学语文的群文阅读教学措施
(一) 正确选择阅读材料
        语文教师应该做好课前准备,结合课堂主题进行文章的合理选择与编排,确保小学生能够得到更加理想的阅读体验。实际选择过程中,教师应该按照小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课文单元主题、阅读兴趣点以及学习进度筛选文章,精准把握课文内容、课文背景、写作特征以及表达形式。比如:《美丽的祖国》教学可以选择我国知名景区和城市的文章,小学生在阅读系列文章的条件上进行文章创作背景、描写方式的提问,帮助小学生培养和锻炼文章理解能力、综合阅读能力。
(二) 科学实施群文阅读教学
        课本新增词汇和内容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程度,同时也影响着语文知识的掌握效果。

因此,语文教师应该重视知识点的引导,比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首先讲解“孟”“帆”“唯”等生词的读音和意思。在此基础上要求小学生细读诗句,同时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西辞?小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进行内容的分析得出黄鹤楼在扬州的西边,所以说是“西辞”。引导小学生细细品味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提出问题:为什么诗人说是“孤帆”,而“尽”和“唯”表达了什么?及时给予小学生点拨,讲解“孤帆”说的并不是浩瀚长江上的一只帆船,而是说诗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好友所乘坐的那只帆船上;“尽”和“唯”将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驻远眺神情,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情感。然后,课堂举例提问以往学习中是否有阅读过类似诗句,帮助小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连接。鼓励小学生进行诗句中心思想、作者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诗句中人物关系、文中事件以及阅读心得的发言总结,无形之中培养了小学生自主思考意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自身见解的交流分享进一步扩宽学习视野。
(三) 由点至面的群文阅读
点线面是指课文内容为点、知识整合为线、课外阅读的结合为面,最终形成语文群文阅读基本元素。有效整合教材内单元课程,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培养阅读兴趣。帮助小学生在组合课文内寻找共性,更加直观和系统的了解文章表现形式所呈现的中心思想。此外,语文教师应该适当进行课堂阅读的延展,鼓励小学生自行在图书馆寻找相似或相关的文章书籍,延伸课堂阅读的教学效果、巩固语文知识。在下一节课前引导小学生交流课外文章阅读体会,讨论和课文相似的内容、文章脉络、表现手法、读后感,无形之中提高了小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语文教师把多篇文章组合成阅读整体,设计出冲突性、迁移性以及比较性问题,培养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使得小学生养成创意、鉴赏、延伸以及重组等多样阅读素养。
(四) 构建生活情境
        语文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课程,这要求课堂教学和实际生活必须有机融合,让小学生切身感受生活。因此,针对情景素材选择方面应该尽可能地贴近生活、贴近综合性课堂情境。语文教师借助于微视频、图片、音频等手段来创设教学情境,比如:《数水果》教学阶段,设置教学情境,以此播放石榴、荔枝、橘子、葡萄等图片,提出问题:水果王国中有数不清的水果,都认识那些水果?在此基础上,将小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请小学生分辨水果的颜色、形状等。采取类比方法进行展示,合理引导小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联想,把自身感受融入课文内,最大程度上激发小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群文阅读合理融入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授有着双向促进的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积极学习和掌握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小学生对群文阅读的积极性和兴趣,确保小学生真正意义上喜欢阅读、喜欢语文,进而促使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晓丹.小学语文教学中“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浅谈[J].课外语文:下,2016(8):49-49.
[2]王玲玲.学科内整合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以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为例[D].南京师范大学,2016(3)78-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