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丽萍
河北省保定白沟新城回民小学 河北省保定市 074004
摘要: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活动后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是教师希望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所表现的预期行为、所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和指南,是教学设计的起点、教学过程的方向和教学评价的依据,它贯穿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的全过程。因此,做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合理的教学目标是确保课堂教学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
1相关概念的界定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本研究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是由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依据课程目标、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各种相关的教学辅导材料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所设计出的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并且所设计的目标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加以实践、运用,且可以运用于具体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明确、具体、可测的目标。概括来讲,主要包括目标设计的意识、目标设计的方法、目标设计的内容、目标设计的表述以及目标设计的达成五个层面。其中,具体到目标设计的内容来讲,主要包括以结果性目标为主的小学语文知识与能力目标,以表现性目标为主的小学语文过程与方法目标,还有以体验性目标为主的小学语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以及三类目标的相互整合。
2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
2.1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明确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有的教师就把课堂放给学生,对学生听之任之,学什么由学生决定,这种教学缺乏明确的目标。有的教师还认为上课是不需要目标的,只要把全部的知识点讲完,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这些行为都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没有目标,教学就是无效的。
2.2行为主体错位
教学目标考量的是学生在教学结束后的行为变化,所以行为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有的教师将教学目标设计为“使学生……”“培养学生……”“引导学生……”等,这种表达方式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地位,“使”“培养”“引导”这些都是对教师行为的表述,这就把教师当成了行为主体,是不正确的。
2.3目标陈述过于笼统、抽象,缺乏观察性、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是用来指导和评价教学活动的,所以行为的表述必须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易于评价的。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目标设计活动中,教师经常使用“掌握”“认识”“理解”等比较笼统、抽象的行为表述方式,缺乏对学生学习之后预期结果的具体程度的描述,这种表述操作起来缺乏指导性,评价起来难于操作,课堂教学将很难实施。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策略
3.1做好教学目标定位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时,首先需要立足自身的实践经验,做好教学目标的合理定位,对教学内容的要点进行讲解,使得学生能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的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例如,在《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中,教师应该立足文章的主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定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学会感恩,不忘先人的功绩,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又如,在《乌鸦喝水》中,文章通过童话故事,指出遇到问题应该开动脑筋进行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且敢于尝试。在教学目标设计环节,必须密切结合教材的内容,以保证目标的合理性。
3.2充分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
(1)是从教育部门来讲,教育部门若是能够意识到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和编写方面的现实问题与实际需要,就应当从政策方面、资金方面、教学的资源方面等提供一定的引导与支持,比如,教育部门引导发起自上而下的改善当前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编写现状的活动,为实际的课堂教学目标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专项资金的支持,为学校配备专门的校外指导人员,等等。
(2)是从学校的层面来讲,学校作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的实际工作地,应当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的实际需要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就本研究所涉及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和编写所出现的问题来讲,学校应当在教育资源方面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更多的支持,比如为教师们统一配备教学设计的指导方面、课堂教学目标的研究等方面的书籍或杂志,引导教师们在思想意识上、设计方式方法上、落实与评价上等进行全方位的认识、理论方面的提升,进而再运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的实践。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发拥有本校特色的专项网络平台,供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就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编写与实施、评价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及时的交流、沟通与讨论,教师们也可以及时地展示出自己所总结出来的技巧、方式方法等与大家交流、磋商和共享。学校还可以组建自己的资源宝库,对教师们的研究成果进行保留存档,以供大家更好的借鉴分享。
3.3提升教师的目标设计能力
一是备课能力。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学习深入、科学地研究课程标准。只有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能够认真地研读课程标准,才能从总体上把握语文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向,对每个学段的内容目标也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教有所依”,才能够清晰地把握具体该教什么、怎样教。当然,课标属于面向全国的政策性文件,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还要做到具体的、进一步的“转化”,要结合自己学校和班级学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课程的内容目标。其次是要深入地解读文本、钻研教材,科学地使用教科书,了解教学的内容,明确教学的重点、教法的重点,教材前后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等。也就是说,教师要对所教的内容进行深入地细读和研究,而不是过分地依赖于别人的现成的课例教案。最后是要做到善于与同伴合作、交流与磋商,学会资源共享。比如,教师可以和同年级组的教师合作备课,遇到问题时,及时地讨论解决,即采取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的方式。
二是把握学情的能力。教师所设计和编写的课堂教学目标从根本上来讲,还是直接指向学生这一主体的,是为了学生的实际发展和需要而设计的。对于小学语文这一学科来说,教师应当做到“以学定教”,即“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素质为基础,以科学的学习方法为纲要,以发展思维、提高学习能力为主线,遵循相应的教学原则,遵循学生现有的发展基础和学习状况,从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获得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使身心素质和谐发展”。而以学定教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此外,教师还应当把握学生的真实起点,即学生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比如学生接受知识的水平、阅读期待和听课状态等,而学生的学习起点则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之一,戴维?奥苏贝尔曾经说过:“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教学。”所以教师可以对自己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前测”,以此来事先了解学生的水平,以便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进行教学。
4结束语
总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我们应该重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针对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保证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丁长友.培养学习兴趣,学会学习方法:基于语文学科特点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6(S1):76.
[2]代志丽.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J].中国校外教育,2016(1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