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秀 乔大利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沙河镇小学,四川省广元市 628011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室, 628012
摘要:互联网+”理念提出来以后,随着微课、慕课、电子书包、网络课程等新型教育技术不断与各种教学模式相融合,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革。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注入了新活力。如何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促进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呢?本文谈一些尝试与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1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1.1提升备课的效率
信息技术给人们的生活与学习带来了便利,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支付购物,学习知识与了解世界。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对数学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还不明确,信息技术中的多媒教学法以课件演示的方法,能给学生直观展示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让学生对数学教学结构有清晰的了解与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课堂活跃度。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升自身的备课效率。教师在传统数学教学中,经常要翻阅大量的书籍,搜集需要用到的教学资料。这样的备课方式,不仅加重了教师的负担,也不利于教师第二天良好的上课状态。信息技术网络给教师提供了许多收集资料的平台,使教师可以方便、快捷的找到想要的内容,节约了他们的时间,提升了备课的效率。
1.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对许多未知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引发学生思考的关键。教师在小学最初阶段的教学中,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数字和了解一些简单的图形。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利用课件上的漂亮图片与数字,让学生对其产生探究的好奇心,进而方便教师开展教学。例如,教师在讲解“认知人民币”这一课时,可以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搜集一些人民币、糖果、零食的漂亮图片,放到教学课件中,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同时,教师可以编写一些买东西的案例,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面值与实际价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先将人民币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转换关系吗?”有的同学知道一元可以换10角,却不知道分的概念,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现一个超市,假设让学生在这个超市里购物。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购买价值。
1.3营造课堂的氛围
环境对低阶段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具有较大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活泼、欢乐、有趣的课堂氛围,让他们在数学气息浓郁的环境里学习。教师可以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把有趣的动画片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数学问题。比如,“同学们,你们注意到动画片中的钟表是什么时间了吗?”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感受数学课堂的乐趣。
2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2.1应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相结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还能够营造更为生动活跃的教学氛围。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将枯燥,抽象的知识内容更为直观,轻松地展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更为轻松地理解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氛围。例如,教师在进行“角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找角、摸角、折角、画角和玩角等内容,让学生对实物进行观察,进而更好地了解不同的几何图形,在画角过程中,教师可不再进行示范,而是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相关内容的示范。
通过动态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展现这部分内容,可以带给学生更为直观的方式,进而更好地理解“角”这个几何图形,本节内容的重点也能够迎刃而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这部分内容,也能够更好地锻炼自身的学习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得到提升。
2.2应用信息技术,拓宽教学形式
小学生年龄较小,较为活泼好动,生性贪玩,很难长时间集中自身注意力,因此,教师应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有趣的教学模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将传统的进行口头教学的方式转变为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环节展开教学,帮助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教师应当将信息技术充分利用,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当中,成为课堂的主人而并非旁观者,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带动课堂氛围,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进而更好地展开之后的学习。
2.3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课堂上除了应用常规的讲授、演示、操作等方式外,还可以将智慧教育、思维导图等新技术、新手段与数学课堂深度融合。
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教学,常规教学模式就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转化成已认知的长方形,再总结推导公式的过程,从而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样的内容,教学时可以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猜想,再采用智慧教育环境下的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利用ipd平板软件进行平移、旋转、剪拼等多种操作,自主地尝试图形的转换,在此基础上探究总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教学中贯穿“问题—猜想—操作—发现—概括”的思路,构建更开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问题解决的思路更多元、思维更发散,在学生习得知识的同时,还发展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教师在教学中,认清楚信息技术的“本质”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对自身要求甚高,做事情追求完美.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的时候,过分的追求课件的美观程度,反而使内容上有所欠缺,得不偿失.教师要认清楚信息技术的“本质”,它就是辅助教学的一个工具,没必要过分的去修饰它、美化它,有的课件甚至加入了一些音乐.笔者对课件加入音乐是不反对的,但是要适度加入音乐,不能过多的加入音乐内容.尤其是数学课堂,它需要学生处在一个头脑清醒的状态下,接受数学知识.这也是数学的特殊性决定的,它的逻辑性较强,不能出现太多的感染,这就是为什么要避免课件过分的修饰.例如:教师在讲解“克和千克”之前,可以先将教案重点部分放入课件之中,然后在网络上搜集克和千克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拓展教案内容.教师还可以课件中设置教学问题,先从“克”说起,寻找一个天平,拿一包盐,和一枚硬币,看看天平向哪边倾斜.然后,向轻的那一侧放置砝码,直到两端平衡.教师问一问学生,他们相差多少克呀!让学生进行思考.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之一。信息技术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会有它的局限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学生学习的时候,要认清楚信息技术的本质,教师在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时,应该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插翅添翼”,达到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还可以放松学生的心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赖政君.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6):82.
[2]李国良.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6):85.
[3]董文云.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OL].学周刊,2019(1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