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方法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上第22期   作者:张茹
[导读]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是学习各项技能和能力累积的使其,语文这门课程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条件,也是他们认知世界的基础条件。
        张茹
        宁夏银川西夏区华西希望小学 750011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是学习各项技能和能力累积的使其,语文这门课程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条件,也是他们认知世界的基础条件。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在不断地尝试中使小学生明白文章中的感情,进行情感体验,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的方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方法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认识到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学生可以通过对文章的朗读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小学生的听说读写都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有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没有意识到朗读的重要性,所以小学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重视朗读,用多种方式加强小学生的朗读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朗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朗读时间不足,内容不够充实
        当前在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中,存在着朗读时间不足、朗读内容不够丰富这一问题,当前我国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于朗读能力的提升不够重视,有的教师觉得朗读课文没有意义,但是有的教师太过于重视朗读的形式,在课文中提出朗诵的要求时,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背诵,而对于有感情的朗读并不重视。而朗读对于小学生而言,能够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课文,还能够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含义。
(二)学生对于朗读的兴趣不够高,朗读的目标也不够明确
        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有的学生在进行朗读的时候因为缺少目标从而不能够对朗读产生兴趣,从而导致语文教学的水平不能够得以提升。想要学好语文就要学会朗读,朗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还能够帮助学生进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对它们的表达能力能够有所提升。在朗读的过程中除了能够加强学生的语感以外,还能够让学生表达的语言更加规范,所以朗读能力对于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非常重要。
(三)朗读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在教师进行朗读教学的时候,应该保证其内容和语文课堂的内容是一致的,教师应该采取比较多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发挥学生在朗读教学中的主动性,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逐渐理解文章中的中心思想。但是在实际教学的时候,教师只将朗读看作一种教学方式,太过于注重文本内容,从而导致学生只能够用单一的方式来进行朗读[1]。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有关策略
(一)教师需要加强示范工作,降低朗读难度
        朗读其实是一门语言艺术,对于学生的语言功底有着一定的要求,但是小学生的识字量比较少,整体语言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在朗读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为了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应该先进性示范,将自己的标准读音、语调和语气来进行示范朗读,还可以配以和课文相关的图片音频,从而引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中《爬天都峰》这篇课文教学的时候,课文的主线是“我”和爸爸在节假日里一起克服困难,勇登高峰的故事,教师在做示范性朗读的时候需要重视一些生字词的读音,还有一些字词的重读,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第二,应该进行流利的朗读,在进行示范性朗读的时候不能够出现卡壳和停顿的现象,需要流利的朗读出整篇课文,第三,在朗读过程中,需要融入情感,以文章中的人物情感来进行阅读[2]。教师需要给学生做好示范工作,引导学生模仿自己的朗读,从而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朗读训练,提升朗读能力,从而也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二)教师需要提供科学的指导,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朗读训练是一个要求比较高的课程任务,不是认识所有的汉字就能够进行朗读的,这只是进行朗读的基础,除此以外还需要重视流利性、语气以及节奏等等,所以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科学的指导,使他们在朗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改善。
        例如在进行《画家和牧童》这一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首先带领学生正确流利的进行文中对话的朗诵,再引导学生模拟文章中的人物来进行对话。例如在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用称赞的语气来进行商人的扮演,用慢条斯理的语气来扮演读书先生,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扮演角色的不同,这种扮演的方式能够便于教师锻炼学生的朗读技巧,使他们体会到文章中人物的情感。
(三)用多元化的朗读形式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是单纯的进行课文朗读是比较枯燥的,很容易引发他们的厌倦心理。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多元化的朗读形式进行学生注意力的吸引。例如男女角色扮演、小组对读、等等,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朗读训练当中,另外朗读的内容也不应该局限在教材的范围内,还可以进行拓展,以此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例如在进行《晏子使楚》这篇文章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进行文章北京的介绍,让学生先进行自由朗读,先认识里面的生字词,将文章读通顺,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重点阅读里面的一些词句,分析文章中表现出来的两个人物形象。最后教师再要求学生有感情的进行全文朗读,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先朗读,再表演,使学生能够真正的体会到这篇文章中表达的人物形象以及精神[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朗读作为语言表达的一门艺术,对于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程非常重要,朗读能力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一种,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非常重要。所以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以正确的示范性朗读帮助学生获得初步的学习印象,再辅以科学的指导,才能够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还应该不断地进行创新,使学生的朗读兴趣得到提升,能够领会到朗读的魅力,从而不断地提升朗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潘建.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培养[J].天津教育,2020(25):171-172.
[2]申桃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24):147-148+154.
[3]于桂红.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9):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