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学校数学偏科生的成因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上第22期   作者:李燕飞
[导读] 我在教学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其他各科成绩均比较优秀,唯有数学学习十分吃力。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应分析其学习偏科的成因,进而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
        李燕飞
        广西梧州市岑溪市筋竹中学  广西梧州市  543000
        摘要:我在教学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其他各科成绩均比较优秀,唯有数学学习十分吃力。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应分析其学习偏科的成因,进而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于是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亲身体会,提出一些问题及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村学校   数学偏科生  成因  对策
        本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对于农村学校而言,数学的偏科现象尤为突出。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改善农村教学?在十多年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生涯中,我不断的探究研究,努力寻求解决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办法,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及亲身体会,提出一些问题及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农村学校学生数学偏科的原因
1、学生主观原因
(1)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部分学生由于小学时学习数学就很困难,并且一直没能克服这一困难,随着知识的逐步增加以及缺乏社会经验,不能够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以致对数学学习丧失信心。
(2)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对于数学学习较差的学生,因为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习效果较差。
2、客观原因
(1)学前教育比较落后,小学教育基础不实。
        以我所在的乡镇为例,农村和乡镇的幼儿园基本上都是民办幼儿园,基本上没有专业的师资配套,缺乏合理规范的考评制度和整顿力度,影响农村幼儿园健康发展。在村校小学,数学教学都是一些年长的老教师担任,他们没有学过专业的教材教法,没有学过教育学、心理学,这样的教学,肯定会阻碍学生的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肯定会受到影响。这从根本上就注定学生今后或多或少会出现偏科现象。
(2)教育外部环境不够理想
        社会“重教兴教”氛围不浓。由于农村学校面临的几乎都是农民,他们根本不知到教育,认为他把子女送到学校,就是老师的责任,而关心的也是孩子的分数。如果孩子分数低了,就认为老师不中用,相反,一旦孩子考的分数很高,就认为是他子女聪明,根本不重视教育,不把老师当成一回事,这样就使得老师觉得没有什么可突的,打消了老师的积极性。
(3)农村留守儿童逐渐增多
        学生留守情况日趋严重,学生父母外出打工、隔代教养。许多家庭学生父母外出打工,自己跟随爷爷婆婆或是外公外婆,他们对学生的教育是放任自流,不管学生的成绩,再加上他们不识字,不会辅导,至于偏不偏科他们也不懂。这样的情形在农村学校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难免不出现偏科现象。
(4)教师的原因
        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学生产生偏科现象和老师的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部分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关注与关爱,把注意力只集中在优等生身上,打击了部分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一些教师不能及时吸纳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缺乏新意、枯燥无味,一味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学生的学习激情得不到提高,长此以往,会使更多的学生成绩下滑。
二、针对农村学校学生数学偏科的改变策略
        既然在我们农村中学学生对数学的偏科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那么针对这些原因,老师就要寻找应对的策略,改变学生偏科的现象,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1、补缺补差
数学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打好了基础才能学到更高级一些的知识。

比如小学的加减乘除都不能很熟练的话,到了初中又怎么能学好平方开方呢?而同一个班的学生对同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差距较大。首先,针对这种情况七年级开学之初进行摸底测试,全面了解学生小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把部分学困生组织起来予以辅导,帮助其重温并巩固小学未充分掌握的数学知识。其次,适当地放慢新课的教学进度,在班级成立“一帮一”互助小组,跟进新学期的学习任务。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学困生基本上能够跟上学习进度。        
2、敬业爱生,关注留守儿童        
我始终信奉"亲其师,信其道",寻求师生情感上的沟通,是我优化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理解和参与,做到课堂教学语言严谨、风趣自然。对学生,不管是成功时的表扬,还是失误后的鼓励,都要做到适当有度。作为教师对学生必须具有普遍的爱,爱每一个学生,它兼具有父亲式的严格,母亲式温柔,朋友式的平等。是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然流露出的对学生的关心和期望。它是学生心灵的重要支撑,它为学生共同生活的学习提供着爱的示范,对学生行为起着强烈的潜移默化作用。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学生爱上某一门学科,和他们对老师的喜爱和欣赏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为了解决农村学校学生偏科的现象,老师就要在教学活动中,和学生和谐相处,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给学生营造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快乐学习。同时,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不要强加式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引导学生探索,和学生一起研究、探讨,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偏科的现象,逐渐让学生爱上数学,达到教学目的。
4、改变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于学生,老师一定不能采用传统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进行枯燥的,毫无生气的教学活动。要充分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采用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发展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质量。纠正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改变偏科现象。
5、提高老师素质,促进教学发展。
        实践证明,如果一个班的学生普遍对那门课程学不好,更没有兴趣,多多少少和老师自身的素养有密切的关系。初中数学也不例外,如果学生对数学产生了逆反心理,且不好好学习数学课,老师自身也要找原因。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教学质量,避免学生出现严重的偏科现象,作为老师,就要利用一些方法,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
6、教师设计有针对性的测试,培养偏科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要有意识地出一些简单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具体的要求,对偏科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使偏科生经过努力也有得高分的机会 ,让他们有成就感,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总之,学生出现数学偏科现象,不但对他们以后的数学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相当不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作为农村学校的中学数学老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数学,改变偏科现象,而且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保证教学质量,学生的偏科现象自然就能得到改变。要解决农村学校中学偏科现象(数学)的道路是任重道远的,需要社会、教育部门及我们教师的共同努力。但主要还在我们教师本身,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变这一现状。
        
参考文献
[1] 吕玉霞 .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能力的培养 [J]. 学周刊,2013(26).

[2] 翟慎娟,王玉国 . 中小学偏科现象再审视 [J]. 少年儿童研究,2011(22).

[3] 喻平 . 数学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4.

[4] 李景骏,李雪梅. 浅谈初中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