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江苏省如东县袁庄镇先民初级中学
摘要:自新课改以来,数学教师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作为数学思维中的主要组成,对于学生的思维品质生成存在直接关系,需要教师找到数学教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方法,以此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对此,本文从逻辑思维能力的内涵出发,并进一步阐述了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一、逻辑思维能力内涵
逻辑思维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不同,其是指面对事物时通过观察、分析、概括、推理等过程,能够采用科学逻辑方法进行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并且能够将自身所思考的内容条理清晰地表达出来,逻辑性强作为数学学科的突出特点,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对数学问题与数学现象进行缜密分析、科学推理,发现其中存在的因果关系,在逻辑分析中挖掘出数学本质,从而促进初中生思维方式向更高层次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其目的在于提高初中生思维的严密性与逻辑性,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做到快速反应、随机应变,面对数学问题时可以凭借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寻求到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法,逻辑思维能力与情感思维、形象思维以及动作思维等具有自发递进的发展关系,通过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思维偏失的问题,助力初中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形成。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一)精选教学内容,打开逻辑思维之门
传统课堂中的照本宣科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对课本产生依赖性,为了帮助学生打开逻辑思维之门,需要教师科学选择教学内容,以教材内容为主要,在教材内容之上进行补充与丰富,当然,教学内容的精心选择需要考虑到学情,落实因材施教的理念,通过符合学生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的问题情境创设,引领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在问题的深入思考中树立逻辑思维的意识,走出逻辑思维发展的第一步,为初中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为例,帮助学生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概念、寻找想等关系并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首先,应采用趣味导入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如“同学们,这是2019年10月份的日历,请同学们用正方形随意框出四个日期,并将正方形中的四个日期相加,告诉老师四个数字的和,那么,老师就知道你的正方形框架中的数字是多少,你们信不信?”学生A给出了四个日期相加之和为24,老师很快就说出了这四个日期分别为2、3、9、10,学生B又给出了四个日期相加之和为84,老师说出四个日期的数字分别为17、18、24、25。这时候,学生的心中不免疑惑,为什么老师会这个快就算出数字,为《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设置了悬念,在游戏悬念的驱动下学生会为了解答迷惑而主动动脑思考,希望可以在接下来的数学学习中找到答案,以趣味问题的提出激活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动机,在问题的认真思考中生成逻辑思维意识,有助于初中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个性化发展。
(二)预留思考空间,引领积极思考探究
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将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作为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学生知识探索的过程,以简单粗暴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讲解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希望可以通过面面俱到的知识讲解排除学生在做题或考试中的障碍,但是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施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将学生置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长期以往会让学生产生惰性思维,不利于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对此,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通过留白的教学艺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问题的主动分析、思考与推理中建构知识与能力,以此锻炼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为例,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应先引领学生回顾相似三角形与相似比的定义、全等三角性的概念,叙述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如教师提问:由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与判定方法进行推理,你认为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需要哪些条件?以已有经验过渡到新知探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在已有数学学习经验基础上尝试假设,并为了验证假设是否正确而开始探究、实践、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过程,让初中生的数学知识建构源于自身的主动探索,在数学推理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发现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相同点与差异,了解到全等三角形的相似比是1的特殊性。接下来,教师设计一个动手实践的学习活动,如右图所示,请大家观察这个三角形与其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尽可能少的选择适合的条件画出△ABC的全等三角形,并说出你选择的条件是什么?依据是什么?如何绘制而成?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动手实践、表述讲解中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三)完善知识体系,培养系统性思考能力
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处于发展时期,在数学知识学习中常常缺乏系统性的思考,将数学学习局限于某一知识框架中,缺乏举一反三以及整体分析的能力,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从知识的系统性出发,有意识地渗透系统性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系统性梳理中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推动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的提升。
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轴对称》的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与“全等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以及“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点存在的关系,并且让学生意识到“轴对称”内容是为“等腰三角形”知识讲述做铺垫,让学生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一元一次方程入手,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推理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由一元一次方程的公式分析推断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以此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利用完善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推导,促进初中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结语:综上所述可知,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应结合数学学科特点、课程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思维发展规律,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助力初中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王子晔.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1):48-49.
[2]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张帆.发展.2016(11):71-72.
[3]探析初中数学教育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丁娟.课程教育研究.2016(26):121-122.
[4]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J].张刚.课程教育研究.2018(3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