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上第22期   作者:金海平
[导读] 计算能力的不断攀升,实际也是对学生智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数学能力,为日后的相关的学科学习奠定基础。
        金海平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瓯北第五小学
        【摘要】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学生接触基础的数学计算的开始,从最简单的加减法过渡到高一层次的乘除法计算,再逐步接触和学习方程式的运算,这也需要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来适应数学计算难度的提升,从最基础的笔算、口算,再到心算和抽象思维的逻辑运算。计算能力的不断攀升,实际也是对学生智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数学能力,为日后的相关的学科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提升策略
         小学数学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教育中,学好数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思维,为其他科目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学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数学学习的基本目标和教学要求,为此,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显著提升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教育的内在要求。
一、培养口算能力
        口算是计算能力的一大模块,口算能力在小学数学中也尤为重要,尤其在考试中良好的口算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解决比较容易的题目,留下更多的时间思考试题中的难题、大题,当然口算在快速的出答案的同时,还应当保证答案准确率,这就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并且口算能力其实并不需要教师花过多的时间去特意教导学生,教师可以在每堂课正式开始上课前,花几分钟时间来进行一个口算小测试,同时教师还可定期开展有奖励的口算活动。一方面学生长期处于口算氛围中,其口算能力自然会有所提升,并且适宜的有奖励的口算活动也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课堂开始的几分钟时学生一般还处于比较浮躁的状态,此时进行一个口算锻炼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状态,让学生将注意力转到课堂上。以课前的口算训练为例,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小数乘法与除法单元后整理与练习中就设有口算题目,这些题目学生自己在课后很难真正实行口算的操作,教师就可以拿出来在课前即时训练,提升学生口算的速度。现场提问像3.4×2、0.63÷9、0.7×0.8这样简单基本的题目就能在起到锻炼学生口算能力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强化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是学生进行计算的先决因素,没有充足的基础知识储备,在遇到计算题目时就无法及时作出正确的计算,一道计算题在进行解答时,第一步要知道题目涉及的运算法则、运算的顺序等等,这些都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的支持,大部分在计算题面前束手无策的同学都是因为他们基础知识的不牢靠。譬如,分数四则运算,就一定要掌握好分数的性质与意义,熟练分数通分等基本的计算技能。

这都是基础知识的范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坚实、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因为相对的枯燥性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最大程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时,可以先引入学生熟悉的整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让学生自己意识到异分母加减法其实需要一个步骤让异分母变成同分母就能够转化为正常的加减法进行运算了。这样自然地引出分数通分、约分的概念,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学生也能够轻松积极地贴合并配合教师的教学。
三、归纳讲解易错点
        易错点的归纳讲解也是数学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不仅要教导学生对自己容易出错的题型、模糊的知识点进行归纳,重新消化,教师也要在这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可以在平时批改作业过程中对学生常犯错的知识点、题型进行归纳整合,在课堂上进行再一次的解析,像运算顺序就是学生做題时常常马虎、失误的点,教师在课堂上就要重复的提点学生注意运算的顺序。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不熟练的、常弄错的部分,教师应该多留意,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易错点可以进行单独的指导。
四、培养学生计算打草稿的习惯
        虽然上文提倡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但对于一些更复杂、更综合的计算题目,如果过于倚靠口算就很可能造成计算错误,所以对于融合多种运算的题目就很有必要打草稿。但学生常不愿意打草稿,认为打草稿是一件多余的事情,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打草稿的习惯,在教师给出习题时,学生打草稿的举动似乎更像是应付,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已经接触了数学一些时间后,很多学生排斥打草稿的行为,或是想要节省时间,或是出于自信,没有实打实的草稿为计算做基础容易造成计算的错误,事实上这也确实是目前学生计算出错的一大原因,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打草稿的习惯是非常重要且紧要的。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例题讲解时,就可以以身作则板书自己打草稿的过程,切身告诉学生做题前打草稿无关能力水平,而是良好的计算习惯,是一项便于进行计算结果检验的步骤,是计算准确无误的保障,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养成的好习惯。比如,在六年级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本就较之前的整数、小数运算更有难度,再加上多种运算符号的混合,学生不经草稿直接得出答案是非常容易出错的。草稿的意义就在于帮助学生重新审视一遍题目,理清计算的顺序与思路,提供一个检查的范本。如这一题,教师就可演示教学,示范打草稿的过程,这样学生就能吸取到正确的打草稿的方式方法并加以重视。
五、结语
        目前社会计算能力的普遍下降是不争的事实,而小学阶段较为基础的计算对于每一位学生以后的学习甚至生活都有着莫大的关系,计算能力也并非一日而成,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持续不断地关注并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 赵爽.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10):20.
        [2] 郭世杰.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学周刊B版,2014(2):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