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宏伟
四川巴川公学
摘要:在初中时期初步形成初中生具有自觉和独立的能力,属于一半的成熟时期。初中阶段的青少年自身的身心有着很大的变化,从中遇到很多矛盾的特点,让班主任进行管理的时候比较困难。在文中探讨了在初中时期的学生心理状态特点,采用有效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初中学生;心理特征;管理策略
在初中时期的学生身心都慢慢的成熟,拥有自我意识和自觉的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心理出现不同矛盾,比如独立和依赖性共同存在,参与活动但是理解能力不好等等。由于这些矛盾让初中生做出不好的事情,让班主任在德育班级管理的时候不容易管理。为此,教师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考虑,进一步有效的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1 在心理特点角度下思考管理初中生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
在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好是成长的青春期,青春期正是学生不听话的体现。根据这个时期,初中学生在认识事情的时候会采用极端的思想。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班级时,要了解到学生的心理特征,关注学生对发生事情的想法,协助学生用正确的思想看待事物,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健康的思想看待事物。
1.2 有利于培养初中学生坚强的品格
学生在初中时期是成长期间的叛逆期,也是学生认识到正确的三观、培养自身的良好品格的时期。在初中时期,学生在无形中养成习惯,对未来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初中教师在管理学生的时候,要认真观察出学生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坚强的品格,协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初中生健康积极的度过这个阶段,增强德育班级管理质量。
2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2.1 缺乏认识道德
学生在初中时期的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大部分的学生在认识道德的时候就是善恶不分、不认识道德、黑白混淆。其一,在初中时期出现的问题学生是因为自身的道德观念没有其他人高,不能正确的认识他人的行为好坏、不能掌握到自由和纪律的练习,不能分辨抢劫和合法利益。其二,在学生发生道德问题之后还有伙伴“崇敬”让学生不能很好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会出现更过分的行为。然后,家长对于问题学生没有进行教育,让学生没有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把不好的思想在学生脑子中树大根深。
2.2 不正常的情感状态
在初中时期的学生出现不正常的情感状态。其中就有:
(1)具有自尊和自卑情绪
学校、班级、家庭情况都可以影响着在初中阶段出现问题的学生,大部分学生都出现自卑的想法,也有学生不能很好的认识到自我价值,有着学生家庭不太富裕,虽然自己的成绩优秀,但是跟成绩中等家庭优越的学生比较也会出现自卑,同时也具有强烈的自尊心,不想让其他同学看轻自己。
(2)情绪对立严重,容易展示情感
在初中时期有问题的学生很多时间都和老师、父母进行对立,对他们的教导完全听不进去。在开心的时候蹦蹦跳跳,不开心的时候大发雷霆。
(3)意志力弱
在初中时期的很多学生都拥有着意志力弱的特征。根据问题学生,一般都是决定好努力学习、不再进行犯错误,在一段时间内表现良好,但是由于自身的意志力弱,经过一段时间恢复之前的情况,长时间的来回,就会让学生怀疑自己的进步。
3 管理初中学生的策略
3.1 减弱学生的对立思想
教师在管理初中学生的时候,最不好管理的就是学生的对立情绪,为此,教师要想有效的管理初中学生,就要减弱学生的对立情绪。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管理经验,减弱初中生的对立情绪,就必须要运用道理让学生明白,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倾听学生的真心话,慢慢减弱学生的对立心理,提升德育班级管理的效率。
3.2 培养学生坚韧的品格
初中生的特征就是进行学习时不能长期的坚持。在德育管理班级时,要抓住学生的特点,采取鼓励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也采用体育竞赛的方法,培养学生坚韧的品格。对于挑战的事情会挖掘学生的潜力,要考虑到学生挑战精神,通过挫折培养学生坚韧的品格。
3.3 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在初中时期的学生喜欢个性发展,没有好的集体观念,教师根据这个特点,在德育管理班级时,不但要加强传授“班级整体”的思想,还开展不同的集体活动,了解到集体的重要性和价值。例如,教师开展课外活动时,设立班级中的学生进行4*100 接棒赛活动,学生之间合作完成运动。根据这个活动,学生掌握到集体和团结的能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德育班级管理的效率。
3.4与家长互相配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影响,所以在家庭中,父母要营造一个品德高尚的家庭氛围,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班主任通过每周开展一次主题班会,如“雷锋在我心中”、“感恩祖国母亲”等。鼓励学生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以及所知道的一些案例,让学生发表看法。通过这些主题班会,让学生学会感恩祖国,学会助人为乐。还可以定期举行家长会,与家长互相配合,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极大的提高了德育教育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
总结
在初中时期的学生正是生理和心理变化的阶段,学生会出现不同的心理特征。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在进行德育班级管理的时候要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运用合理的方式有效的增强德育班级管理效率,有效的培养学生德育修养。
参考文献:
[1]陈军.疏导与沟通: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甘肃教育,2017,(2):35-35.
[2]张丽梅.万能的班主任——对初中班主任德育功能的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43).
[3]李廷英.关于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