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心理学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上第22期   作者:黄金涓
[导读] 学生学习的一个基本环境组织就是班级,而班级是学校教导工作的基本管理单位。只有在每个班级中具体落实教学计划与教学管理,方可切实提高全校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
        黄金涓
        广西南宁市江南区明阳第二初级中学
        摘要:学生学习的一个基本环境组织就是班级,而班级是学校教导工作的基本管理单位。只有在每个班级中具体落实教学计划与教学管理,方可切实提高全校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所以,每个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就是加强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负责人,身上肩负着多项任务,包括整个班级学习水平、纪律管理、学生发展等。对每位班主任来说,如何将学生的心理发展结合起来,展开有效的班级管理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心理学;应用
        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而言,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受限于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法方式滞后性的影响,无法取得良好的德育工作效果,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学学生的发展。因此,为了增强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效果,加强心理学应用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主要以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心理学为主题展开分析,在深入分析现阶段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心理学的具体应用,旨在发挥心理学应用价值,全面提高德育工作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问题
        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中选择的教育方式很重要,这会直接影响到德育工作的开展效果,而现阶段还有很多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只是单纯的对学生进行说教,这样不仅没有发挥出德育工作的效果,还会引起反作用,很多学生对于这种教育方式都感觉比较反感,让学生在心理上就不注重德育工作,给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效果带去了消极的影响,可以看到,传统的德育工作方式显然无法满足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除此之外,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更重视传统美德以及集体教育,而对学生而言,他们的心理正变得越来越成熟,对于时代发展、社会发展等方面内容也开始关注和重视,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是没有把学生关注的这些内容加入进去,那么教育内容就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忽视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导致学生对于德育工作缺乏学习兴趣,限制了德育工作的开展效率和效果,无法充分发挥出德育工作的作用。
二、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心理学的应用策略
(一)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活动
        中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他们开始对事物发展具备自己的想法以及看法,可以自主进行思考,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其他人的尊重。所以,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就需要注意这一点,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班主任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引导者以及参与者,而非真理的代言人,所以,班主任在工作中就需要认清自己的角色,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学生开展平等和谐的交流,引导他们有效的认识以及探索真理,让他们能够自己进行思考和判断,在这个过程中找到真理,引发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还需要有效发挥参与者以及引导者的作用,要科学的设计德育活动,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找出问题的矛盾。教师在工作中要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找出真理,这样做可以展现出对于他们的尊重以及信任,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德育教育,提升德育工作的效果。
(二)班主任需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学生的年龄在不断增加,这也让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开展难度提升,有时班主任会觉得在德育工作中已经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然而效果却不理想。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受传统教育方式影响较深,德育工作的观念也没有进行更新,这就使得德育工作无法符合学生的要求。中学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想要班主任能够平等的对待所有的学生,所以,班主任在工作中就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增加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讨论,让学生去说以及探索。社会不断发展,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思想,一些伪真理思想自然也让学生思想受到影响,而伪真理是禁受不住推敲以及验证的,所以,当学生的思想被影响时,班主任就可以在活动中渗透教育意图以及目标,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让他们探讨,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和班主任一起,相互启发,对不良行为进行改变和纠正,让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基于加强班主任和学生间的互动,师生间可以有效的进行交流,班主任也可以趁此机会深入的了解学生,推动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
        当前互联网不断普及,中学生经常接触网络,很多学生也会存在沉迷于网络的问题,家长对此也十分关注,班主任需要把这一内容加入到德育工作中。要对该问题有效的开展德育教育,就需要注重运用心理学,班主任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学生。首先,网络不断普及,有一些家长以及教师会对其有偏差的认识,觉得学生上网很可怕,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然而并不是这样的,正常的使用互联网是没有问题的,真正可怕的是沉迷于网络。中学生虽然看起来好像成熟了,但是程度还不到,学生普遍存在较强的叛逆心理,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能够注意到,遵循堵不如疏的原则,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有目的性的引导学生。要防止中学生沉溺在网络中,就需要家长和教师一起努力,可以通过和学生制定规章,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信任以及尊重,学生可以使用网络,但是要注重把握好度。这样的做法,就心理上能够获得学生的认可和接受,还有利于学生形成责任意识,有效的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学班主任需要重视德育工作,针对以往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合理的运用心理学,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认可和接受德育教育工作,提升德育工作的效果,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永亭.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效应应用[J].新课程(上),2011(3).
[2]王佑奇.浅谈教育心理学对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启示[J].新课程(下),2017(10):210.
[3]王李慧敏.中学班主任如何有效地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指导[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10):66~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