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祥龙
厦门市同安区新城小学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改革推广,越来越多的创新教学模式被应用到教学中。而在当今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案导学模式经过实践,是其中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基于此,文章结合笔者自身相关工作经验,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以此为基础来引导小学数学教师转变传统固有的教学教育观念,从而提升此教学模式的使用效率,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质量,进而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打造更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形成高质量小学数学教学。以“学案导学”为基础,积极努力实践和贯彻,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形成合作学习及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还可以促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和发展的优秀能力,与此同时,可以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案导学;策略
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其摒弃并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说确立了全新的教学方式,是一种“以学论教”的全新教育理念,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师生共同进步与成长,还可以有效促进我国素质教育实践的发展,在未来小学数学教师中,教师可以合理的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提供非常良好的借鉴。
1、“学案导学”的概念
在实际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过程中,从某方面来说彻底颠覆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其不仅改变了教学模式同时也改变了以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的讲解,而学生只是机械式的记忆和被动的接受,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案作为载体,采用导学的方法,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为教师,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同时需要师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教师如若想要自身设计的学案可以充分被运用,首先学生要先进行自学,然后将疑问带到课堂中,通过讨论的方式来共同研究和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形成和谐统一的课堂教学氛围。
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进行分析,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直接传授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通过自身的课前有效预习,可以大幅度提升自身的自学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习惯;另外,还可以培养学生无论在生活中、学习中,都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教师则转变自身的任务重点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思考,在面对挑战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更为细致、深入的分析,从而逐步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2、例谈小学数学学案导学的策略
2.1目标引领化,引导学生有目的进行先学习
“先学”不是漫无目的的学,是在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自主学习。所以,“先学”首先是在学习目标引领下的学习,教师要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在自主学习的初级阶段,这样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以“四则运算(一)”这节课的“导学案”为例,教师设计了以下引领性的思考。
“四则运算(一)”导学案
同学们,又是一个新的学期了,学期伊始同学们也要和老师开始学习新知识,接下来要讲的是四则运算,请同学们自主发挥,各自尝试完成如下的题目,并且在完成之后,讲一讲各自发现不同的运算规律。
A:我会解决问题
要求:在解答的过程中,应该采用综合算式列式的方式进行计算,如果能用多种方法解答,就可以多用几种方法。
1)在附近滑冰场上午有73人,到了午间有45人离开,又有86人来了,问现在在滑冰场总共有多少人?
2)在滑冰场3天时间内,总共接待了931人,依次进行计算,刘天时间内,总计接待了多少人? B:我会列综合算式
请把下面的分步算式变成综合算式,并说一说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56-28=28 28+17=45;
56÷7=8 8×4=32。
C:我会按运算顺序计算
73÷9÷4 13+17+16 D我发现了规律
仔细观察上面的这些算式,他们的运算顺序有规律吗?把你发现的规律写下来。
我发现。
从以上“导学案”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通过学习目标的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条理就很清楚,学习目的也很明确。平时“导学案”的设计,我们就要求教师在每个学习环节中设计学习目标引导语,使学生明白学习要求和目标,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步步引向深入,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2.2 任务驱动化,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如果学习任务具有非常明显的思考性,就可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达到驱动学生学习的效果,激发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同时需要避免简单的进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因此,教师在进行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需要能够可以把教学的内容设计成为有效的学习任务,从而对学生形成驱动力,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可以积极的思维投入学习之中,从而充分暴露出学生的知识现状、思维过程,因此,在任务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基础,从而才可以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其中,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探索性、思考性、开放性。除此之外,任务的设计不仅要促使学生了解到应该做什么,还应该促使学生了解到想什么,最终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想法,有效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下文中,笔者就以“三角形的内角和”课程进行“导学案”的设计相应的驱动任务。
“三角形的内角和”导学案
驱动任务一:需要学生在方格纸上面,利用直尺画两个形状、大小都不同的三角形。
驱动任务二:对这两个不同的三角形进行观察,找出其中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并且记录下来,然后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交流。
驱动任务三:教师问学生,你可以验证你自己的发现吗?并且思考一下,有多少种方法可以验证你的发现?自己尝试一下,也在也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什么方法最有效果。
驱动任务四:对前面学习的过程进行回顾,然后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第一,今天我们得到的结论是什么?在获得结论过程中应用的方法和过程是怎样?利用这样的方法、过程还可以得到什么?
以上“导学案”之中,主要的学习内容都集中在设计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其本质内容,也就是在变化中、运动中找到其中不变的内容,促使学生可以通过观察、验证等多种活动自主获得相应的结论,并且培养了学生总结、反思的能力。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适当的引导帮助,从而充分发挥出任务的驱动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2.3 自学方法化,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
导学的最主要目的在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获得知识,并且通过学法指导学会一些方法,学生“先学”的条件存在的差异性非常明显,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先学”的策略、方法,同时积累数学的学习经验。学生学习方式具有多样化、多元化的特点,一次在进行“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学、个性化的学、有良好方法的学,进而就可以实现实践、交流、阅读、倾听等多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可以掌握多种学习技能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导学案”设计的过程中,还要教会学生可以熟悉并掌握思考的方法,同时还要掌握分享、提问、讨论等多种方法。
在“先学”的教学环节中,还要培养学生可以进行分析、提出、反思问题的能力,还要保证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逐步培养出自主学习的独立性,促使学生可以完全独立学习。在“导学案”之中教师要围绕目标引领,将知识问题化、人物化,依学而导,逐步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自主学习。
结语:综上所述,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还可以促使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有更深刻的了解,可以依靠自己的预习,独立完成问题的解决,从而学生就可以更好的把握和了解新知识,在进入课堂过程中,就会具有内在的学习动机,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同时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构建出良好且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刘美金.小学数学优化前置性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2020(25):193.
[2]张帆.导学案在少数民族地区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探究[J].知识文库,2020(10):191+198.
[3]吴桂芳.学案导学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05):61.
[4]陈玉玲.巧用多媒体提升小学数学“学案导学”的教学实效[J].新课程导学,2020(13):47.
[5]谢云.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探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12):128.
[6]许珊珊.“导学案”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04):19.
[7]李颖.学案导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03):48.
[8]何亚彬.学案导学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新课程,2020(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