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合作学习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上第22期   作者:徐新
[导读]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合作学习是对传统数学教学方式的一种突破,学生之间通过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在提高小组的学习水平的前提下,提高同学们的数学成绩。
        徐新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第一中学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合作学习是对传统数学教学方式的一种突破,学生之间通过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在提高小组的学习水平的前提下,提高同学们的数学成绩。走进高中课堂,合作学习正成为老师重视的学习方式,老师如此重视并推崇是因为合作学习创造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环境,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因此本文从合作讨论、合作练习、合作分析三个方面探讨高中数学的合作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关键词:高中数学;合作学习;积极参与;锻炼思维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而高中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的特点,学生如果没有自己的思考,就无法真正理解数学的含义。老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形成和谐的数学课堂,促进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交流学习,交换思想,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对此,笔者有几点关于高中数学合作学习的看法。
        一、合作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小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数学讨论,这样不仅节省课堂时间,还促进学生之间探究数学问题。所以在小组中不仅要发挥个人的作用,还要发挥集体的作用,老师要鼓励同学积极参与讨论,让小组的每一位同学参与合作,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努力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1】
        在小组学习中可以对问题进行讨论。比如在函数极值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在=0,当=0,在小组中讨论怎样分辨极大值和极小值,可能出现哪几种情况。之后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学生集体通过对概念等因素的全面分析,认为会存在两种情况,分别是xo附近左侧>0,右侧<0和xo附近左侧<0,右侧>0,然后再讨论这两种情况是f(x0)是极大值还是极小值。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并且在讨论中学生也能够对数学分类问题有更清晰的思路,以此思考其他数学分类讨论问题。通过这样的合作讨论,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提高学习的效果。当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在小组间进行讨论,学生通过讨论相互启发,分析综合,每个人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共同探讨出正确答案。【2】
        二、合作练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课堂练习是老师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通过课堂练习,老师可以知道学生对课堂所学的掌握程度,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学生也可以通过练习查缺补漏。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开放性练习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每位同学的掌握程度不同。

所以老师可以安排小组开展练习,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改正相互学习。比如在讲“三角函数”时,由于三角函数的图像过多,光靠老师讲解,学生容易混淆且无法全部理解。所以老师可以布置课后练习来加深学生对三角函数的理解,通过画图结合诱导公式的练习加深学生对三角函数的理解。比如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式子有sin(2kπ+α)=sinα?(k∈Z)?cos(2kπ+α)=cosα?(k∈Z)?tan(2kπ+α)=tanα?(k∈Z)?,之后小组画图来理解公式的意义,最后深刻理解三角函数。在练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这句口诀记忆。并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熟练运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平方关系和商数关系。小组的同学在练习中遇到难题可以提出疑问,同组的其他同学试着解答,锻炼小组同学的思维的同时还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
        三、合作分析,拓展学生批判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经常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通过批改,学生可以发现错误及时改进。对学生的作业评价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而学生在做题时总是认定参考答案,即使做法有多种,学生也只是按照参考答案答题,并不会延展。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逐步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分析,对题目进行多角度分析,培养学生思维批判性。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一组同学按时完成小组分析。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对问题的看法有不同的看法,对题目的解法有不同的做法。老师要利用学生这一特点,让学生在做一道题时思考出多种解法,锻炼学生的思维。比如“立体几何”的证明中,在一个直三菱柱中,要证明上下两个平面平行,第一种解法可以分别证明上下两个平面的线线平行,进而推出线面平行,最后证明面面平行。第二种解法可以证明在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的直线都与另一个平面平行,从而推导出面面平行。通过对题目的分析,不同的学生的解法不同,而多种解法的出现也锻炼了学生的立体几体思维,培养了空间想象能力。在这两种解法中,学生学会使用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老师要让学生经常进行合作分析题目,在分析中拓展思维。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阶段的合作学习是老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补充,对老师而言,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能够丰富老师的教学经验。这种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问题,发现问题。在小组中同学之间能够优势互补,相互学习,锻炼了同学的思维。每位同学在小组中能够尽其所能,进而提高小组整体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戴晓君.浅析高中数学合作学习[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101.
        【2】邱会莉.浅析高中数学的合作学习[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152-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