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江海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思界乡初级中学
摘 要 当前教育中所提倡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是基于个性而进行的,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关注全体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个体的发展。本文以个性为出发点,结合初中体育教学实践,对个性发展和体育教学的关系进行简单探究。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学生;个性发展
现在二十一世纪是追求个性的年代,而什么是个性,就是说人在一定的社会的发展和形态下,所慢慢建立起来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特性。而个性的形成是由先天的,还有其后天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等各种因素所影响。而在初中整个教育中,体育教育是很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而在我们学校中实现体育教育也是最基础的,同时也是个很重要的组织形式。通过对部分初中学生的体质测试报告来看,现在初中生的体质状况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在整个初中时代的发展中,个性是建立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并且在一定的时代发展的条件下,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成长和发展的。那么个性的发展势必与体育教育也是精密相连的。
1 个性的特征
人的个性从本质上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点:一是个性的独立性。是不同个性差异性的体现,个性并不是所有人所共有的一种相同品质,个性是各个不同的人所具有的不同的人格;二是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整体性就是指个性对每个人的行为和心理所产生的全面的影响因素,个性的发展对于每个个体个人素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三是个性的动力性。个性的动力性是由个性的可变性和个性的稳定性所推导出来的一种特征,因为个性是存在于每个人体内的一种内在的因素而且是动力性质的因素,也就是说个性会在一定的条件之下发生变动;四是个性的多面性。因为一个人的个性是由他个人的人生倾向、社会的经验以及其自身心理和生物因素等结构所组成的。因此说个性要具有多面性的特点。
我们认为关于个性的概念应该是中性的,无关于社会中的伦理标准,只与每个不同个体的不同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想道德有关。每个人的个性是无法用好坏优劣来进行评价的,就像一个人的性格有文静内向和活泼外向之分,一个人的情感有细腻和豪迈之分,一个人处事的圆滑,一个人的冷漠,一个人的幽默,一个人的热情,这些都是没有办法用优劣来衡量的,但这些在本质上还存在有程度上的差异性。
2 个性发展与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
2.1 学生学习兴趣对教学产生的影响
学生的兴趣是影响体育教学的最明显且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教材,一部分学生会认真的去学习,而一部分学生却完全提不起兴趣,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不同的学生有着完全不同的兴趣爱好,这就严重导致了对学习毫无兴趣的这些学生心理活动水平的不断下降,使他们身体的运动细胞不能被完全被激活,大脑长期性的处于压制的状态。加上心理因素的影响很可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生意外的伤害事故,从而使得教师的教学效果严重的受到影响。
2.2 不同学生性格的多样性对教学的效果产生影响
我们可以将人的性格大致上分为两个类型,即外向型和内向型。对于性格属于外向型的人而言,他们在运行场上的表现会很容易的形成一种在速度方面的体育学习技巧,而且对于这样的学生来说,他们在众多人的面前发挥每个动作时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很小,成为所有人所注意的焦点时也不会慌张失措。但是对于性格属于内向型的人而言,他们对于重复而又单调的训练任务和动作有着较强的承受能力也很少因为别的事情而分心,他们对于某种运动的技能所形成的速度可能比不上性格外向的人,但是他们的成绩往往要比外向的人稳定很多。教师如果对学生的这种在性格方面的个性差异不够重视,那么就会使得教师教学的成果产生事倍功半的不良效果,甚至有可能致使个别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
2.3 体育教学能够使得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示
在教师进行体育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不会像学习其他课程那样只是固定在特定的书桌前,在体育的教学中学生可以拥有一个非常广阔的活动空间,在这里学生可以尽情的游戏、施展自己的身体,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达到身体和身心充分的锻炼和放松。因每个学生是直接参与活动的个体,所以他们每个人的机体活动和思维活动都会在运动的过程中紧密的结合,他们每个人的个性也就在此时得到了应有的体现和发展。
2.4 体育教学可对学生个性发展起到巩固作用
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当中,其身体的运动会给每个人的机体感受器施加不同的刺激,这种刺激可以在每个人的大脑中形成一种主观的意识感受,也就是所说的心理感受。若在某一时间段内,一个机体反复的接受来自某种运动所带来的这种意识感受,那么它就会在这个个体中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因此说体育的教学可以促使学生的个性相对稳定的发展。
2.5 体育教学对于学生个性发展起到调整作用
在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每个学生不仅仅能够广泛的进行社交活动,使得自身对于整个社会的适应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获取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同时还能够从自身身体的锻炼和亲身体验中尝到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的肯定和赞同,使得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得到有效的提高,使得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个性表现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和协调。
3 如何在体育的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3.1 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个学生的个性
尤其是学生在进行一些团体活动中的表现。因为,在体育运动中,是最能发现一个学生的个性的了。活泼好动与文静少语、合群的与孤僻的、怕事的与粗暴的等等这些个性特征教师都可以在一些体育团体活动中从每个学生的身上一览无遗。但是教师光是看到了不行,要对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进行认真的分析,只有对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充分的掌握,才能有章可循,才能够因材施教进行进一步的教育和引导。
3.2 教师要承认每个个体在个性方面的差异
由于不同的学生其个性也不尽相同,因此他们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包括运动量的多少和运动能力的大小等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个性其负荷也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对所有的学生讲求一致性,而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进行分类的施教。
3.3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
因为自我意识标志着一个个体其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的程度。在体育的运动过程中,支配学生进行运动的是自我意识。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努力的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将某些高尚的社会及人文因素引入到教学中来,成为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有效驱动力,这样就能够为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发展创造出理想的空间环境。
3.4 在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心理训练的渗透
教师要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对每个学生的心理施加一定的影响,使得每个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能够保持一致并处在一个最佳的状态水平上,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运动的技能和水平。
3.5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学生主动性
充分的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主动独立的进行不同的体育活动,使得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加强学习的效果。
总之,体育运动是当今世界在创新中不断发展的一门学科,而每个学生又是一个个巨大的宝藏,等待的每个体育教师的不断发掘。在进行体育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的挖掘每个学生不同的潜在能力,对其表现给予鼓励和评价,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不同的创新思维,在提高各方面能力的同时促进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秋红.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体育教学[J].成才之路,2009(15).
[2]韩洋.浅谈个性发展与体育教学的关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