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本
海亮教育集团镇江江河艺术高级中学
【摘要】新课标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是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而议题式教学正是适应新课标要求与落实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有效路径。教师应遵循学科性原则,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科学设计议题,并围绕议题创设教学情境,设计不同思维层次的探究问题,在探究学习中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构建培育思想政治学科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课程化”。议题式教学是转变教学方式的重要思路之一,为我们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提供了参考。议题式教学最显著的特征是“议”,如何让学生真正“议”起来,把议题式活动教学落到实处,是议题式教学实践中的重要课题。笔者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课的教学为例,对议题式教学的内涵、
设计进行了探究。
一、议题式教学的内涵与主要特征
《课程标准》对于议题的界定是:“议题,既包含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学科的议题不仅体现了学科的知识内容,还强调了思想政治课程的价值取向。当前学界对议题式教学的概念和内涵还没有明确的阐释,结合《课程标准》和专家学者们对议题的界定,笔者认为议题式教学是教师以议题为引领,构建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议题展开讨论和探究,在探究议题的过程中掌握与学科课程相关的知识,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教学方。
就思想政治学科而言,议题式教学还要体现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征?通过议题的引入,学生可以围绕议题进行思考、辨析和讨论,在分析社会现象中学习和建构本学科的知识,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外化为自己的行为,体现思想政治学科的学科价值。
二、议题式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课的内容,承接第二课、第三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创立、发展到完善的过程,也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课教学的出发点和依据。只有全面准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和新时代面临的新挑战,才能探讨如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其一,通过归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的资料,论证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通过回顾历史和观照现实,梳理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发展轨迹’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其二,结合案例情境,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阐释解决当代中国发展主要问题的根本着力点。
其三,通过课堂合作探究,能够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法来看待我国目前所处的历史方位,理解当前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中的新挑战、新问题、新机遇,承担起新时代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国际格局的变化。
3.设定教学议题:新时代“新”在哪里?
在议题式教学中,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紧紧围绕核心议题进行的。好的议题一定要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并在解决具体可议的问题中,让学生亲历辨析、分析的过程,从而做出价值判断。这就要求教师在议题的设置环节中选择具有开放性、可探究的议题,要既符合思政治学科内容的要求,又充分考虑学情,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此外,除了教材中的重难点问题、综合探究类问题,公共议题和社会热点话题等都可以开发为教学议题。
本课最初设计的核心议题是“如何认识我们的历史方位”,经过反思后,笔者意识到对于这个议题,学生似乎没有太大可议的空间,学生的回答可能只是对教材的生搬硬套。而“新时代‘新’在哪里”这一议题更具有探究性。确立了本课的议题后,教师从介绍议题到解答疑问,从启发引导到总结评价,分析我国进入新时代所取得的成就,鼓励学生探究国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矛盾。随着课堂活动的逐渐深入,学生在议题情境和思考交流中逐渐积极主动,不仅增强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引发了他们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
4.主要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教师呈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讲话,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引出本节课的总议题“新时代‘新’在哪里”。
环节一:教师组织学生现场为一段沙画视频进行配音,然后通过呈现客观数据和事实,让学生直观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交通、军事、国防、生态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围绕“通过视频看中国发展,联系生活说说有哪些变化”等问题,引导学生从家庭衣食住行、城市建设、社会发展等各个角度谈感悟、说变化。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描述新时代的内涵,然后通过师生对话引导学生全面而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基础。
环节二:从普通农民工生活变化的角度切人,围绕“反向春运”这一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如下问题(1)为什么会出现“反向春运”现象?(2)留守儿童与父母长久离别的原因是什么?背后折射出哪些问题?这两个问题一方面反映出随着农民工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髙,对美好生活有更髙的追求,折射出我们整个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通过留守儿童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虽然我们国家现在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物质文化需求基本得到了满足,但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就是当前我国发展的主要矛盾。
环节三:从国际视野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结合中美贸易战的案例,通过阅读材料和小组探究的形式开展互助学习,让学生思考如下问题:(1)中美贸易战的本质是什么?(2)中国和美国应对世界变局的根本之策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后,学生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始终与世界格局演变紧密相连,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最后回归本课的议
题,新时代的“新”有着充分的实践依据、矛盾依据和时代依据,需要我们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眼光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5.作业布置
本课的作业为,请学生思考:进入新时代,你能为国家和社会贡献什么?要求学生从国家的需要、自己的志趣角度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真实生活、长远发展相联系,谈谈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具体做法。
总的来说,议题式教学尚属于新事物,可供研究的空间很大,还有待于去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沈雪春.议题式教学的层式架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