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历史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上第22期   作者:连锦旗
[导读]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的教学任务已经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课本知识,而应当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上来。
        连锦旗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德化第二中学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的教学任务已经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课本知识,而应当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上来。初中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历史思维能力。本文从实际的初中历史教学情况出发,提出一些适当的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方法,以期对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思维;思维培养
        随着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只是注重了对于历史知识的记忆,没有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加以分析,刻板无趣的文字知识也造成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于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读和分析历史资料,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历史思维的主要构成
        历史思维主要包括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初中阶段,应注重将学生的线性思维模式逐渐转化为辩证思维模式,线性思维模式下,学生缺乏对历史事件的关联性分析,而只是单纯的记忆历史事件,缺乏对其内在联系的分析,不能理解一些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及其历史意义。而在辩证思维模式下,学生通过对相关历史资料的解读、分析和归纳,就能够发现其中的奥秘,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下,学生总是遵循着教材的结论和思路去认识和理解历史事件,没有突破和创新。而在创造性思维模式下,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突破解决问题的常规方式,自主探索历史规律,产生新的分析成果,有助于培养学生敢于冲破束缚,敢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黄金时期,因此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意识和能力,培育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培养初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主要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精心设计问题
        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而为了设计出优秀的问题,则要求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掌握教材内容的系统性、重难点以及拓展内容,做到深度掌握、融会贯通,做到教学的思想情感与教材中的内容保持相对一致,同时突出教材内容中关于智力性培养的因素,要保证历史教学活动既要立足于教材内容,也要高于教材,从宏观角度去把握教材章节之间的联系,并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与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联系,并从中提炼出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
(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
        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驱动力以及学习欲望,同时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进行历史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奠定学生形成创造性历史思维能力的基础。这种基础的奠定,依赖于教师所进行的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进行,有利于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自身必须力求创新,摆脱传统初中历史教学的束缚,敢于突破与创新,形成培养素质人才的教育风格。在课堂导入环节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入教学内容,同时提出解答问题的线索,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有欲望,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创造有利的条件。教师可让学生独立进行课文的阅读与思考,先要求学生大致掌握教材内容,并在这个过程中对之前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思考,同时开展课堂交流讨论活动,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与看法,开拓学生的思路。此外,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教师要将主动权交予学生,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乐于质疑、勇于质疑的精神与创新意识,对于学生创造性的发言应当予以肯定与珍视。
(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任何优秀的教学活动均非依赖于强制性的规定,而是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而,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尝试一切可能的方法去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以此来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有效性。学习兴趣是维持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因素,学生只有对一门科目有了兴趣,才会在教学活动中展现出积极求索的精神风貌,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因学习而产生的疲乏感,同时获取心理上的满足。在这个状态之下,学生能够高效地接受教学内容,其思维趋于活跃,理解十分迅速,记忆也较为牢固,其学习效率便会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会随之提升。
此外,出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考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为目的,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对待所有学生视同一律,营造一个和谐、平等、彼此尊重的师生关系,以此降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压力,能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可利用图像、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去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利用课堂提问,启发历史思维
        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历史思维的最佳手段,课堂提问必须在一定的环境或时机下进行。例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有所疑问、具有发问或是质疑的表现,教师应当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进行提问,保证问题与教材的切合,做到适时、适度,形成一个递进的层次性提问,从而引导学生拾级而上,以此活跃学生的情绪、改善初中历史课堂沉闷、乏味的弊端。
(五)因材施教,塑造学生品质
        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素质教育与个性化发展是时下各个教学阶段的主要目标。一个没有个性的学生,在任何科目的学习中均无法展现出创造性。然而影响学生个性的因素较多,造成学生群体个性差异较为明显。为了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品质,就需要观察学生的个性行为与思维方式,因材施教。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肯定每位学生的个性,并在学生的个性基础之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采取分层施教,单独指导等不同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同时注重对于学生正确历史观念的培养。
三、结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手段较多,其具体应用方法,尚需教师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做到有的放矢,以培养综合素质人才为目标,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万灵,花远杰.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深层次历史思维——以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动荡的春秋时期”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8(4).
[2]陈金忠.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下),20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