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芸
城北区马坊小学 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 810017
一、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现状
根据自己近两年的教学实际分析总结一下学生在课堂中语言运用能力情况的现状。
1、3-4年级的中年级学生,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可以说出完整的句子,但是没有优美的修饰性词语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增添韵味,更没有完整的逻辑思维来支撑自己的语言表达,只能写出教师在课堂中讲授的答案,比如在本次期中考试中《匆匆》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学生的答案可以说是千篇一律,“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无奈之情。”
2、5-6年级的学生,基本可以完整的回答问题,但是固定思维,“贴标签”式的回答十分严重,举几个很常见的例子,遇见孩子都是天真活泼可爱的;遇见革命战士就是不畏牺牲、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然后针对于这些词语教师进行追问,你是从文章中的哪些语句中看出这些品质或者特征的呢?一般的情况会是沉默,回答问题没有根据基本上凭经验。
二、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欠佳的原因
1.在口语交际的语文课堂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
各位老师回想一下,在我们的口语交际的过程当中,是不是学生一开始的口语交际的内容使用到了这节课的结束。比如在一年级的书中有一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学习礼貌用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可以使用礼貌用语的情景,学生在第一次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就说到了“谢谢 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展示结束后,教师没有提供新的口语交际的情景和礼貌用语,后面进行口语交际的小组,对第一组进行模仿,也只使用了“谢谢 对不起”等礼貌用语,而这些高频出现在这节课的礼貌用语,是学生一开始已经学会的。学生在本节课中,语言运用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词汇的积累也没有更加丰富。其实,这堂课只是个例子,在反观自己的课堂,在自己讲授口语交际的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2.在日常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在平常讲授语文课文的过程中,我们根据课后题可以精心设计课堂中的问题链。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在文中提取到了关键信息,找到了老师提问的相关问题的答案。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又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或许老师们的关注重点大部分是---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只听学生的思路是否正确。并没有关注到学生回答问题的语句是否连贯.通顺,完整,符合语言逻辑,没有教会学生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将句子表达的具体生动优美。比如,我很清楚的记得在讲授人教版课文《鲈鱼的启示》一文是,我的问题只是到了“文章中的诱惑”指的是什么?学生知道了诱惑是指——金钱和地位,学生的回答也仅仅是这两个词语。此时我只关注到了学生答案的准确性,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戛然而止。那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诱惑呢?这个问题需要完整的语言进行回答,结果可想而知,有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如何进行表达了。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1.设计小练笔 在评价中引导学生提升语言运用
我们学校五月份的磨课内容为三年级的《花钟》,本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描写了不用的花在不同时间点开放的姿态,但是在第一次磨课上课的过程中,磨课教师只出示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开放的花朵,便让学生进行仿写。学生的仿写结果尤其是基础能力较差的城郊孩子,是可想而知的。在第一次评课的过程中,学校教师一起研读了教参和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告诉了磨课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的仿写。下面是这节课指导学生仿写小练笔的课堂实录。帮助学生讲授总结方法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师:请同学们默读文章中的第一自然段,画出每种花开放的不同姿态?
生:牵牛花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蔷薇绽开了笑脸;睡莲从梦中醒来;万寿菊欣然怒放;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舒展开自己的花瓣;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师:现在请你们再读一读这些句子,这些语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花的姿态?
生:比喻 拟人 排比
师:这句话应该完整的表达,文章第一自然段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开放时的姿态。我们再来看看这些花开放的图片,在读读文章的语句,你们还能发现本段话在描写花时还有什么特点吗?
生:根据图片我发现这些花开放的姿态就像文章中比喻的事物。
此时教师进行追问:那我们在写花开放的姿态时,我们可以怎么写呢?
生:联系花开放的姿态想象和它形态差不多的事物,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师:(ppt出示向日葵的图片)我们来实践一下,描写开放的向日葵。
生:向日葵吹起了黄色的小喇叭
师:仿写比较到位了,也学会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一个事物。
但是有没有发挥自己的想象,能让这个比喻更加形象的呢?
生:向日葵展开了金黄的小翅膀。
师:看啊,那一片片的花瓣是不是很像蝴蝶的小翅膀,你真的是一个会观察会想象的孩子。那除了比喻,我们还发现了其他的修辞手法,你可以举个例子吗?
生:欣然怒放 含笑一线
师进行追问:这些词语都可以形容什么?
生:花开的非常好、非常茂盛
师:你们真会总结,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可以形容花开的茂盛的四字词语。如:怡然开放 争奇斗艳 悄然绽放 竞相开放。现在请你们看看五一期间人民公园开放的郁金香花,用上以上词语,来描写一下郁金香开放的状态
生:夏天来了,公园里的郁金香竞相开放。
师:你不仅是一个会运用的孩子,你还是一个用心发现美的孩子,而且这句话还写出了郁金香开放的时间,就像我们文章中的语句,也写出来花开放的时间。有了前面的句子的书写的基础,我相信你们可以把这些句子连起来写成一段话了。现在请你们看四副图片,根据刚才的语句对《花钟》的第一自然段进行描写。(出示春 夏 秋 冬 四个季节开放花朵的图片)
生:8分钟写小练笔。展示书写的小练笔。
? 生展示小练笔内容----春天,迎春花迎风张开了花瓣;?夏天,喇叭花吹起了小喇叭迎接夏天的来临;秋天,美丽的菊花仙子正从梦中醒来,伸了伸自己的小懒腰,冬天,梅花?哥哥们傲骨迎寒,竞相怒放。
? 师:你真是一个用心发现生活中美的孩子,可是有一个缺
陷,你看看《花钟》第一自然段有没有开头呢?有人写了开头吗?可以分享一下吗?文章中的开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可以将文章中的语句进行积累,运用于自己的小练笔中呀,这也是一种写作很好的方法。
生:百花朵朵、竞相怒放、清香扑鼻。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不同的花在不同的季节开花。
? 师:你们两个人的作品连在一起就是一篇比较完美的小练笔了。
以上是教师通过对小练笔的设计,分析文章中的句式和结构,帮助学生总结方法,为学生提供可以运用的词语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运用语速叠加法,教师进行追问,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一次上复习课的过程中,我请了班里一位基础较差,不太能跟上学习进度的学生,回答语文试卷中理解文言文《学弈》中的“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话的意思,我运用语素叠加的方式帮助他说出了正确答案。下面是课堂中我与学生的对话。
师:请你来回答“为是其智弗若与”的意思
生: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师:不对。(此时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翻书寻找正确答案。)而是问了他“弗若”的意思
生:不如
师:很好,有进步。那“智”的意思呢?
生:智慧
师:那这篇课文中写了两个人学习下棋的不同态度对不对?那这个句子里是谁的智慧不如谁呢,再加上你第一次回答的难道,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
生:难道是第二个人的智慧不如第一个人吗?
师:很棒哦(′-ω-`)加油
这个交流虽然非常简短但是我觉得这样的方法要比让学生直接坐下,只关注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让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自己说出来了答案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更在交流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其实老师也应该学会倾听学生的答案,抓住关键时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结束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抓住文章的留白的部分,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补充内容;为没有结尾的文章,补充合理的结尾;利用交流平台和口语交际为学生总结语言运用的方法,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班海宏."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试题与研究 .27(2020):146. doi:.
[2]戴清林."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考试周刊 .81(2020):75-76.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