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上第22期   作者:黄碧云
[导读] 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点。小学语文教师也需要依据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内容对教学策略进行制定,在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开展进程的基础上,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成长。
        黄碧云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安海镇培基小学 362261

        摘要:我国目前教育的主体方向以及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同学科对应的核心素养内容各不相同,所以教师们需要针对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点。小学语文教师也需要依据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内容对教学策略进行制定,在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开展进程的基础上,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成长。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问题;教学策略
        
        
        前言:如今,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的人才越来越多,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们核心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是其成为顺应时代要求的现代化人才。因此,在现代素质教育中,小学教师需重视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更应注重,进而让学生们真正学会学习,知道该如何提升自身能力。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内容,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1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内容简析
        通常,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师需针对这些核心素养内容,对教学策略进行制定,让学生们的核心素养在学习中得到培养,让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得以提升。其一,语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语言能力的重点内容,小学语文教师要给予学生们充分地表达时间及空间,让学生们可以在交流探讨期间,提升和培养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其二,审美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创设法,让学生对文章的美进行深入理解,实现培养学生们审美能力的教学目标。其三,思维能力,想象思维、创新思维等是思维能力的重点内容。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伴随经济文化高速发展,如今知识已然变成一个重要生产力。当前,在此背景之下,学生们学习能力可以直接影响其在今后社会之中具有的竞争力。学生们只有具备良好语文方面的核心素养,才可为其他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为其全面发展提供保障。所以,小学时期,对学生们语文方面的核心素养与行为习惯加以培养有着重要意义。促使学生们逐渐养成良好核心素养,不仅能让其对真实情感加以体验,同时还能对其审美能力加以培养,促使学生们在学习以及生活之中带有正能量,促使其茁壮成长。而且,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以往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把培养学生们语文方面核心素养当作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核心。所以,教师需具备教育的使命感以及责任感,持之以恒的培养学生们语文方面的核心素养,成为新时期教学的启发者以及引导者。
        3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研究
        3.1创设内容情境,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古诗词及文章都蕴含着较为丰富的精神含义,对其进行深入理解能够让学生们欣赏到古诗词及文章的美,对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古诗词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直观的教学方式很难实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们对古诗词及文章进行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标。
        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进入诗文世界,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更直观地体验语文之美,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在《秋思》这首诗的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以秋风、家书等为关键词,创造出秋景与思念的情景,学生们在学习期间很快被情境所吸引,对于诗中表达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有着非常直观的体验。许多学生甚至开始反复背诵这首古诗,他们会沉浸在这首诗的美中,不能自拔,进而实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标。


        3.2多开展阅读活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实践性课程,主要是关于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合理运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多读书不仅可以积累大量的文学知识。它还可以为写作提供必要的材料。语言是一门关于语言和写作的课程。除了阅读,听,说,写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们是相互关联的。教师要高度重视,合理安排。目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在小学阶段,学生往往活泼好动。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教师往往会安排大量的教学内容,给学生留下很少的听讲时间。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开展一些有趣的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学会倾听,多与学生交流,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多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内容,不断培养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健身的观念,为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最终实现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教学目标。
        3.3引导学生主动构筑语文学习体系与框架
        首先,明确开展语文学习教学的目标。教师在构建语文学习框架时,应该优先明确语文教学的目的,在这样的前提下安排语文学习教学的工作,能够与学生具备的特点更好的接近,帮助学生将其语文学习目录良好的制定,使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风格形成。其次,对学生具备的语文学习能力充分考虑。各个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差别的语文学习能力。教师需要按照学生的各种能力针对性的选取语文学习类型与内容,使学生可以语文学习自己所适合的类型。最后,语文学习体系的完善。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需要循序渐进,需要经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引导学生将各自的目录体系形成。特别是在语文学习古诗时,让学生对简单的字词进行语文学习,接着对古诗等进行更深层次的语文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能够使学生具备的语文学习理解能力有效提高。
        3.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语文教师想要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关键的对话就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要明确课堂的中心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创设与课程要求相符合的情景,将课堂创设成一个平等对话平台,培养小学生合作探究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小学生学会学习,并发掘课文的真正含义。
        例如,在《小壁虎借尾巴》课的教学中,教师创造可以一个情境对话环境,并以表演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能够在表演中体会壁虎的心理变化,让学生们在表演中了解到每个动物的尾巴都有各自的特征。此外,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点很牵强,没有实际可操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若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就要准确定位核心素养内容,这样才能制定出科学的策略,实现培养学生们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将核心素养理念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会使学生更好的完成自身的学习,而且会让学生受益终生。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理念。
        参考文献:
        [1]赵巧洁.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J].名师在线,2020(14)
        [2]黄惠梅.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科技资讯,2020,18(10)
        [3]荀以勇.融合涵化思想优化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4):41-43.
        [4]栾贻爱,吕健伟.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识字写字教学路径的转变[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36(03):39-42.
        [5]宋国倩.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下的阅读教学改革[J].学周刊,2019(18):118-119.
        [6]刘大伟,蒋军晶,群文阅读教学:概念、价值及实践路径[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6(1):33-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