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娜 刘崇清 孙学敏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朱里街道朱里小学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背景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自我国大力推广和实践教育改革以后,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开发和利用综合实践课程,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增强小学教育课程有效性。特别是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及动手能力都已有很大发展,单纯的通过理解和记忆知识已经不能满足高年级学生日益增长的探究欲和动手操作的需求。为了丰富小学教育形式和内涵,我校在结合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对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资源开发和利用。
二、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开发与利用
地域文化有其独特性,对当地社会发展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对人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熏陶教育作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我校根据地方特色,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认知本土文化中隐含的深厚历史,结合当地独特的人文文化和风土人情,开展实践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深化学生更加了解家乡的地域文化、地域特点、人文资源等内容。
1.结合乡村特色,开发课程资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很多农村小孩基本都不再进行农田耕作,很难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和丰收的喜悦。我校所处的自然村以种植草莓和大姜为主要农作物,我便带领学生们开展了“进入家乡田地,探索农作物奥秘”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实地进行考察,亲身接触姜苗及草莓,对草莓和大姜生长种植环境进行深入探究,学生的各种感官都受到了大自然的熏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身处的环境有了新的认识,学生间进行了密切的交流合作,锻炼了每个人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还增加了许多课外知识,更加深刻认识了自然和社会。其次,还通过认识农村、改造自然的活动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开展“绿色田园”的综合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们到园地里,翻地、除草、播种、收割等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有了许多收获,不仅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还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劳动技能,让学生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从此形成了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品格,因为这种实践活动内容非常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所以学生都很积极、认真,有很大的参与兴趣。
2.利用本地环境,提高人文意识
现阶段农村环境卫生急需改善,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我校便用身边环境问题作为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来激发学生共鸣,让学生感同身受,进一步实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目的。例如,开展以“讲卫生、爱环境”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分析、寻找造成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通过搜集大量的有关资料,让学生一起制定可以改善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为拓展个性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开辟新思路。在进行实践活动时,让学生自行发现问题、搜集资料、解决问题,然后进行了环保实践作业,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课程,让学生更加了解了自身生存的环境情况,形成了保护环境的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丰富了自身知识储存量,让学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通过实践可以发现,在全方面了解、充分掌握本土地域优势的基础上,利用本地环境资源,也可以发挥出良好的教学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把学生生活和实践活动课程密切关联,学习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3.积极开发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对于农村地区来说,社会课程资源远没有城市地区那么丰富多彩,没有大量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场所,等等。但是农村地区有着自身的特色,如文物古迹、名人名事、民风民俗等。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我便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彰显出农村小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特色。如:柳毅山的传说,抗战英雄桥隆飙等,通过对这些资源进行搜集整理,然后科学、合理应用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这些人物事迹和民风民俗可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价值观、情感观。做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注意到这些优势所具备的意义并发挥出最大效应。
针对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探索欲望需要释放的特点,通过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把多个领域中的知识整合到一起,丰富其内涵,使其充分发扬自身个性,让学生在天性和本能的引导下,积极主动探索、质疑、感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为自身的理解和认知,充分表达出自身情感和态度,最终使学生勤思考、善思考,进一步实现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