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卫生习惯培养的几个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上第22期   作者:杨壮林
[导读] 本文就当前中小学生卫生习惯的现状为基础进行透析,分析研究出一些适用于中小学生培养出良好习惯的几个有效的办法。
        杨壮林
        宝安中学(集团)第二外国语学校  广东深圳  518125
        摘要:中小学时期是学生不论是学习习惯还是生活习惯初步培养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生活卫生管理,会对中小学生的生理生活健康发展都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但是,如今伴随着计划生育的改革,以及义务教育的不断完善,适龄入学的中小学生愈来愈多,这在无形上给学校和教师关于学生卫生的管理增大了难度。本文就当前中小学生卫生习惯的现状为基础进行透析,分析研究出一些适用于中小学生培养出良好习惯的几个有效的办法。
        关键词:中小学;卫生习惯;有效途径
        引言:
        卫生习惯与健康紧密相关。卫生习惯贯穿在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涉及到“卫生健康”。一个好的卫生习惯可能对于中小学抵抗力较弱的、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会发挥很大的作用。这就要求学校管理人员与教师共同制定办法,坚决按照要求实施,本着为了学生培养良好卫生习惯、打造健康校园生活的原则,在学生每日的校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中,进行卫生习惯渗透教育教学。并且在不断的实施、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不断积累办法的过程中,打造出更好的培养方案和发挥更好的效果。旨在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自身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一、中小学生在卫生习惯方面现存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小学生阶段在卫生习惯方面最为主要的就是洗澡、洗漱、饭前便后洗手问题。在寄宿学校生活的学生还会有宿舍卫生等问题的存在。
        首先,学生的卫生习惯很大程度上与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和条件相关联。居住在城镇中的学生生活条件相对来说比较高,居住的环境较好。因此这部分学生卫生习惯会有较好的保持,就例如饭前洗手,睡前刷牙,一星期保证洗一次澡等等。但是对于住在生活水平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学生,就并不能保证这些日常的卫生清理行为。寄宿制的学校,有固定的时间统一安排和学生之间的自我良好习惯影响约束,学生的卫生习惯会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
        其次,中小学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段的卫生习惯也会呈现不同。普遍高年级的学生在生理或心理发育的背景下,越来越注意到自己的外在形象,这虽然看似可能与卫生习惯没有多大关联,但是,这也在一点过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洗漱频率,加强了卫生习惯的培养。
        最后,性别也是造成卫生习惯有差异的一大因素。由于受传统观念和家庭家教习惯的影响,一般女生的卫生习惯要比大部分的男生要好。这些差异从他们的刷牙、洗头、穿衣等等方面都可以观察出来。
        二、中小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必要性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学习和生活习惯养成的成长时期。学习习惯,学业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关系与学生生命健康的良好卫生习惯也同等重要。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减少中小学生的得病频率,尤其是在现在新冠肺炎盛行的背景下,要时刻注意有针对性地对中小学生的卫生习惯进行培养。特别注意的是,在一些农村地区,部分中小学生都是隔代照看,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科学有效的卫生习惯教育引导,各式各样的卫生习惯问题等都会相继而出现。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中小学生培育高尚的道德品质的组成关键之一,要从小就教,从小就要求。家庭成员、老师以及周围的人都要身体力行,成为良好卫生习惯的模范执行者[1]。
        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会让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减少与病毒、细菌的接触,利于身体健康之外,还可以让中小学生有一个优化的舒畅的学习环境。通常人在沐浴之后都会觉得身体放松、心情舒畅了很多。

同样如果中小学生保持住一个科学健康的卫生习惯,会让学生身心都保持舒畅,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无形“的负担,同时加上一个干净整洁的学习教师环境,这样下来,中小学生就能以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去投入学习中去,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2]。
        三、中小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策略探思
        (一)加强学校引导教育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在中小学生的认知范围内,学校教师与领导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追随。因此,教师要首先在个人卫生习惯上面做出领导和表率的作用。在教师每次授课前,要注意面部、服饰是否整洁,每次课的结束会洗手或者用湿纸巾擦拭沾满粉笔灰的手等。这都是在无形中引导学生去“效仿”养成良好的习惯。此外,还要加强中小学生关于养成良好习惯的思想培育工作。例如可以安排班主任开一次有关于卫生习惯的讲座,让学生谈谈他们认为健康的卫生习惯有哪些,然后教师从中发现问题去加以纠正和解决。此外,还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几次卫生习惯健康工作的讲座,让学生明白拥有一个健康科学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二)与家长联手共同引导示范
        家庭场所是中小学生生活作息的主要进行地。因此,与家长取得沟通联系也是培育中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与教师相比起来,家长的行为习惯更容易使中小学生收到影响。如果家长有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约束,将会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学校可以与家长适当沟通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问题,找出学生身上的个人卫生弊端,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引导下加以纠正,改良。例如可以在开班会的时候,教师向家长特意强调一下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问题,让家长先认识到学生的卫生习惯与健康相关联的重要性,然后举出相关的具体行为办法让学生家长以借鉴实施。家长与教师的联手沟通,会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个人习惯的效果事半功倍。
        (三)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力度和制度建设
        学校和教师光有制度条例和实施办法是远远不够的。“纸上谈兵”只会让中小学生觉得这一切都是形式主义,得不到他们的重视,一切教育工作都是徒劳。因此,学校和教师都要拿出具体的管理办法和条例,并且,学校要根据这些条例增加学校卫生方面的建设。例如饭前便后要洗手,在教学楼卫生间、食堂卫生间、宿舍卫生间等等都要保持水龙头接通水源,正常使用,或者鼓励学生使用卫生湿巾擦拭手。学生洗脸、刷牙、洗澡的问题也不可忽视,因此在寄宿制学校要留足学生每天洗漱的时间,以及每星期至少一次的洗澡时间。非寄宿制学校要求家长监督进行学生的每日清洁工作。
        四、结束语
        中小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关键的成长时期有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和身体,而且还能使其远离细菌病毒的侵害,保持自己的身心愉悦。中小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就是学校和家庭。学校对中小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固然重要,但是与家长的沟通联系也必不可少。只有学校和家庭互相联手共同为学生的卫生习惯出谋划策,才能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得到最大优化。关于卫生安全的规定办法的制定和实施也要根据实际情况,以现有的条件为学生提供可行的卫生行为举措,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过程。
        参考文献:
[1]康红梅. 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教育案例--吃手指的彝族小男孩[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4, 000(009):205-205.
[2]牛莹莹. 小学礼仪教育的构建与实施——小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J]. 小学科学:教师, 2012, 000(004):188-188.
[3]培养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策略[J]. 张蓉.??教育观察.?2018(20)
[4]浅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 何福敏.??新课程(教研).?2010(05)
[5]素质教育实施的路径之一——行为习惯养成教育[J]. 闫书广.??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