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活动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上第22期   作者:郭巧东
[导读]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发展,社会对于国民教育的诉求日渐强盛,有效的教学活动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与其他教育参与人员的重视。
        郭巧东
        湛江市二中海东小学   广东湛江524057

        摘要:随着国家综合国力发展,社会对于国民教育的诉求日渐强盛,有效的教学活动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与其他教育参与人员的重视。教育工作人员在教学活动中不仅重视教学形式创新,更注重教学内容质量。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老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规划,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升教学内容有效性。本文将以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作为出发点,分析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策略研究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带领学生体会数学带来的快乐是老师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老师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着重把握每个教学环节,通过整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最大化的提升学生学习数学时的探究意识。相比较于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的数学课程而言,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更具有挑战性,因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尚处于萌芽阶段,与小学生的思维意识差异较大。如何在教学工作中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符合学生学习特点与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是老师教学的重中之重。
1.课堂引入要开门见山,内容直奔主题
        小学数学教学具有极高的技术含量,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发展成熟,所以老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时候,要简洁明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具有直观性与固定化的基本特点,所以在数学课堂导入的时候要采取直接性的方法,通过风趣的语言和灵活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得到拓展。
        比如在教授小数的性质的时候,老师可以在课堂正式开始之前为学生抛出这样一个问题“2,20,200,有哪位同学可以为这三个数字添加上单位,使得这三个数字相等呢?”老师为同学们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让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讨论,汇聚同学们的观点。这时,老师可以适当的引出小数点的基本概念,让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数之间的区别,是一个数字后面加上“0”,若是在数字后面加上“.”,会有什么结果变化。通过让同学们对小数的含义进行讨论理解,掌握其基本概念,潜移默化的引出本节课堂老师所讲授的内容。
2.科学设计数学问题,用情境启发学生思考
        数学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明确课程的基本课题,归纳出数学课堂学习的基本目标,将在课堂教学每一个环节做出综合性思考,根据教学的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设计提问问题。问题的设计不能随意,要具有思考性和启发性。老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基本特点,从学生的好奇心与好胜心等心理特征着手,表扬问题回答正确的学生,鼓励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探索全新的知识领域,通过这样的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可以将思维散发出去,保持数学课堂充满挑战。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是课堂,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不仅需要学生付出,也需要教师付出。数学老师在组织开展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备课内容与教学情况实时抛出问题,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比如老师在教授计算几何图形面积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6×6方格与4×5方格的大小情况,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方法比较。老师基于此抛出新的问题,若是测量学校的操场面积该怎样得出结果呢?从而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让学生自己将数学教材中的内容表达出来,加深记忆。
        数学课程本身便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年龄段的特点,导致其思维发育存在着不成熟现象,在对问题进行思考和理解的时候,习惯于利用具体的、直观的思维进行思考。

所以老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有效的将教学的主体内容与周围环境相结合,进而为学生创建出有利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比如老师在人民币这一单元的时候,老师可以组织同学们组织一场“超市购物”的活动,让同学们分工,有人扮演卖家,有人扮演买家,通过高效的互动让学生掌握人民币计算和交易的特点,刺激同学们广泛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再如老师教授乘法的时候,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相比较于两位数乘以一位数要复杂的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复习两位数乘以一位数,再针对于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衔接,设计出竞技游戏,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3.将数学教学联系实际,从学生生活环境着手学习
        数学知识内容虽然十分抽象且枯燥,但是数学知识点是生活的凝练,老师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做到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能够从生活走入数学,让数学知识指导生活。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可以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激发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比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的《确定位置》这一课时的时候,老师可以从学生的家庭生活作为出发点,让学生想象家里有客人来访,学生该怎样为客人安排座位,通过让学生解决在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深入感受在生活中确定位置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了解在明确位置的时候需要具备的两个条件,从多角度安排位置,也为学生认知数字和生活常识打下重要的基础。数学知识与人们的生活之间息息相关,通过将生活中有趣的现象融入到数学学习中,从而提升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另外,老师要有效的运用教学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突破口和兴趣点。例如老师在进行小数加法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回想在超市购物的场景,回想摆放在货架上的各种商品价格的表示形式,在进行购买的时候需要将这些商品的总价格进行计算。数学老师在选择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生活素材的时候,要充分保证两者之间的密致联系性,以教学内容为主,以生活实际案例为辅,将两者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来,坚决杜绝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出现,保障生活中的常识为数学教学提供重要保障。
结束语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老师的教学任务十分艰巨,不仅要为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养成学生综合多样,形成学习数学的兴趣。老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都会为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打下坚实的基础。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老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要立足于素质教育课程标准,因材施教,为每位学生学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引人入胜的教学场景,有的放矢的教学思路,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事半功倍的目的。本文通过简要分析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孙凤臣.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例[J]. 新课程(小学), 2017,(05):36-37.
[2]徐亮, 黄秀旺. 运用有效策略,实现数学思维显性化*——以运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为例[J]. 中学数学, 2018,(10):94-95.
[3]曾依依, 龚旭昱. 大学《高等数学A(1)》“分层次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以湖南工程学院为例[J]. 好家长, 2017,(55):4-5.
[4]王莉蓉. 有效教学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管理策略——以白宝初级中学为例[J]. 中学教学参考, 2019,(09):50-51.
[5]黄强. 浅谈基于CPFS理论下数学试卷讲评的有效策略——以高三数学总复习课中的数列为例[J]. 新课程(下), 2018,(09):76-77.
[6]欧昌铬, 廖启宁.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合作学习有效策略——以人教版七年级“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为例[J]. 中学数学, 2018,(16):94-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