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三立德育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第11期   作者:徐长龙
[导读]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三学三立德育教育内涵,运用到相关课程教学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
        徐长龙
        湖南省邵东一中振华实验学校,湖南 邵阳 422800
        摘要: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三学三立德育教育内涵,运用到相关课程教学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在具体落实三学三立的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以中华经典文学著作为依托,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究:阅读国学文本,树立高尚品格;学习中国历史,树立爱国情怀;探究国家法律,树立法治精神。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以教材内容为根本,灵活运用课外素材开展教学活动。
        关键词:三学三立;德育教育;中学语文;高尚品格;爱国情怀;法治精神

        所谓三学三立德育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三项内容:学国学,立高尚品格;学国史,立爱国情怀;学国法,立法治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包括爱国、诚信、法治等多项内容,三学三立德育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适应,因此通过在教学中融入三学三立德育教育,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不仅需要指导学生识记生字词、学习语言表达方法、积累语言文化知识等,还应该融入三学三立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与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阅读国学文本,树立高尚品格   
        国学是以中国传统的文化典籍为基础,体现民族传统价值观和思想观念的体系。中国古代人民在学习与实践中,创作了很多经典的文本,上至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和诸子百家著作,中到唐诗、宋词和元曲,下到明清时期的小说,在历史的冲刷与洗礼下,这些经典国学文本依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经典国学文本和诸子百家的思想为代表的国学文化,对于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国学文本中体现了很多高尚品格,比如明志爱国、自强不息、诚信友善、知错能改、谦虚好学、奉公守法等,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内外的国学文本,促进学生树立高尚品格[1]。
        中国国学著作浩如烟海,比如光诸子百家就有《论语》、《道德经》、《庄子》、《孟子》、《墨子》等,此外还有非常丰富的经史子集。教师应该根据中学生的认知能力,选择与教学相关的、学生能够理解的国学文本,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论语>十二章》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等内容,之后进行具体讲解,并引入《论语》中的其他经典语句,以及引入《大学》中的精华内容,以此促进学生构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尚品格。
二、学习中国历史,树立爱国情怀
        读史使人明智,历史往往是现实的映照,历史中有丰富多彩的故事,阅读历史不仅能够知王朝兴替,而且还能获得实践中无法获取的知识经验,指导个人更好地生活。中国自古以来都有修史的传承,以《史记》为代表的纪传体通史流传至今,通过阅读这些史书,可以认真历史发展趋势,把握未来的大势,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促进学生形成爱国主义情怀。教师可以结合中学语文课文内容,引入相关历史资料,指导学生在学国史中树立爱国情怀[2]。
        例如,在《木兰诗》一文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掌握文中排比、对偶、互文等修辞手法,还应该让学生理解花木兰这个中国古代巾帼英雄的历史形象,以及通过探究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这篇诗文的历史背景是南北朝时期北魏与游牧部落柔然的长期战争。从这篇诗文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认识到花木兰为了不让年迈的父亲出征,而女扮男装替父出征,体会花木兰那种孝亲敬老与爱国的精神。教师还可以引入更多的历史故事,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更好地落实爱国教育。
三、探究国家法律,树立法治精神
        国法是指国家法律,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3]。而我国国家的法律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是为了维护中国人民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活与更好发展的规范体系。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融入一些法律法规内容,融入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自主探究,促进学生树立法治精神,形成法治观念。
        例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涉及到《骆驼祥子》这篇老舍先生的代表著作,其中的故事中含有一些违法犯罪的内容,比如孙侦探敲诈祥子的故事。教师可以以此故事为背景,让学生先阅读和总结这一故事的经过,之后展示现代社会中的一些敲诈勒索的违法犯罪案例,指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法律、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重要性,以此促进学生树立法治精神。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根据三学三立德育教育的主要内涵,探究其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国学文本,促进学生树立高尚品格;指导学生学习中国历史,促进学生树立爱国情怀;指导学生探究国家法律,促进学生树立法治精神。通过以上教学流程,可以提高三学三立德育教育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付步青. 论道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语文建设, 2015(18):9-10.
[2]刘颖. 试论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 中华少年, 2016(29):42.
[3]黎希群.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5(9):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