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更持久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第11期   作者:曾云
[导读] 兴趣是学好的前提,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曾云
        弥勒市东山镇中心学校 云南 红河 661100
        摘要:兴趣是学好的前提,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道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是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这里所谓的态度和感觉指的就是学习兴趣。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持久
        传统的数学课堂把丰富复杂、动态变化的教学过程简约化归为“明算理,重练习”的认识活动,导致数学课堂变得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机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学生学习起来觉得枯燥、乏味,没有激情。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借助教师人格魅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当今的社会,爱也就是一种教育,用师爱与学生建立起感情,这就比传统的师生关系多了一层关系——朋友关系,在这种确立的关系里,教师要充当好一个具有良好素质的交往者,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始终保持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对话,让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具备一颗真诚纯洁的童心,思学生所思,想学生所想,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之间能够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好地方便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开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育人”,“育人”过程中不仅要“言传”,更要做到“身教”。教师必须成为学生可以师从的表率,不断提高师德认识,培养师德情感,坚定师德信念,塑造师德意志,养成师德习惯,使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将自己置于良好的道德修养之中,从而使教师在人格上所表现出来的力量达到真正的“言传身教”、“不教而教”这样的境界,使学生真正能够体会、接受正确的除课堂教学以外的教育。??
        教师是学生的教育者、组织者、引导者,也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是否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负有一定的责任。学生只有对教师所上的课有兴趣,才会在课堂上全身投入,从而对该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上才会孜孜不倦,从而有所研究、有所创新。相反,学生每上一节课都如坐针毡,对教师所讲的知识一点也学不进去,尝不到一点点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兴趣,成绩也就会慢慢退下来。
        二、用新颖有趣的教法诱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在数学课堂中就要先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好奇感。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这样导入,老师说:“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开展计算比赛,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接着我出示了如下题目:4+4+4,2+2+2+2,7+7+7……+7(100个7)。看了题目以后,同学们马上投入到紧张的计算比赛中去,正在兴致勃勃的计算加法,我却立即说出了得数。同学们一脸惊奇。这时我说:“其实,老师做加法的本领并不比你们强,只是我掌握了一种新的运算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以后,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加法时,速度就会快多了。这种运算叫乘法,你们想学吗?”正是这一举措,展示了乘法这一教学内容的内在魅力和巨大作用,无疑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了,从而诱发了学生急切学习乘法的需要和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用数学本身的内在力量唤起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解决数学问题时思路的开阔和敏捷,数学思维的各种特殊而巧妙的形式……构成了数学这门学科的潜在的吸引力。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这种内在力量显示出来,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对数学产生深刻的兴趣。如,在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时,有这样一道题:同学们排队做操,小明的前面有4个同学,后面有9个同学,这一队一共有多少同学?让学生解答,结果学生们不假思索的告诉我:4+9=13(个)。看着学生们一个个神气的神态,老师并没有急于表态,而是动画展示了一个故事:兔妈妈带小兔们到草地上去做游戏。天黑了,兔妈妈让小兔们把队伍整理好准备回家。她认真的数了数,大吃一惊:“不好,丢了一只小兔”。她又仔仔细细数了一次,小兔却一只都没少。为什么14只兔子变成了13只呢?这时学生们明白了,边笑边喊:“兔妈妈把自己都忘了数了。”学生们马上意识到刚才那道题存在的错误,纷纷表示怎么把小明给忘了。这样设计的数学内容,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还可以组织其他活动,唤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用数学的应用价值调动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要讲来源,讲用处,通过联系实际,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学起来自然有亲切感、真实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产生学习兴趣。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可设计让学生解决生活实际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又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在教室里布置了一家超市,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选一位小朋友扮演售货员,其他小朋友先仔细观察这些商品的价格,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使课内的数学知识得以巩固;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既看得见也摸得着,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用学习的成功感增添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是在自身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责任在于鼓励、引导点拨、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当学生想独立去探索某个新知时,要十分注意情绪鼓舞:“你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你一定能行!”等。当学生的学习停留于一定的水平时,要注意设“跳板”引渡,使他们成功的到达知识的彼岸。当学生的学习活动遇到困难,特别是后进生泄气自卑时,要特别注意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使他们“跳一下也能摘到果子吃”。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就会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添了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六、用数学课外活动发展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就会不满足于课堂内所学的知识。这时,教师应组织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为其创造一个自由的、宽松的、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枯燥的数学知识更加趣味化,实践化。例如,在低年级组织全班性的数学表演会,通过讲数学故事、猜数学谜语、等活动,发展学习兴趣;在中、高年级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介绍国内外数学家的故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小常识等活动。这样不仅能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而且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得到发展。
        总之,要使课堂气氛活跃焕发生机,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科学的设计学习活动,使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积极主动,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数学成为孩子们自觉追求的学科。
        
        参考文献
        [1]李春华,王存新.浅谈塑造教师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1):13.
        [2]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唐瑞芬,朱成杰。《数学教学理论选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