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初探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第11期   作者:金晨箫
[导读] 近年来,我市教育局在全市各级学校逐步开展高效课堂星级学校的评选活动。
        金晨箫
        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华兴中学  
        近年来,我市教育局在全市各级学校逐步开展高效课堂星级学校的评选活动。作为一名教师,我也积极地加入到了这个行列之中。我参加过教育局组织的的高效课堂培训,在自己所带的班里也已经展开了这种教学方式,并且在课余时间和同事们经常进行这方面的交流。这一路走来有所失、亦有所得。在这一路的学习和摸索中,我也有所感悟。现在把它写出来,与大家共同商讨。

        初中物理教学要构建高效课堂,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关键。学生只有对某个问题感兴趣,才会积极思考、乐于探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亚里斯多德说:“古今往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学生对问题没有兴趣,求知需求就会逐渐消失。他们探究问题充其量是应付差事,敷衍老师而已,达不到高效课堂的真正目的。要打造高效课堂,就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提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想发现、想探究。那么,怎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呢?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探究之本、思维之源,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没有创新。教学实践表明:问题情境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土壤”。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的创新冲动,促进学生的创造活动。因此,我觉得精心设计问题情景,是打造高效课堂很关键的一步。对于如何设计吸引学生的问题情景,我从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也获得了一点点感悟。下面,我就谈谈我的想法,供同事们参考。

一、创设“实验式”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即使是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有些“前科学概念”其中包含了理解和误解。如在上“光的折射”现象这一课时,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与其真实位置一样,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党形成错误的判断。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入一个渔民又鱼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将观察到的违背“经验常理”的现象转化为学生探究的动力。

二、创设“悬念式”问题情境,点燃学生的探究欲望

        “悬念式"问题情境,是指教师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设置一些学生欲答不能而又迫切要求得到解答的物理问题,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如在学习“大气压强”一节内容时,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把一个大试管中装上水,将另一只口径略小的试管压入大试管中,问学生:“把它们倒过来小试管会怎样?”学生说:“会掉下来。”但实验的结果却正好相反:小试管居然向上运动。这一“悬念”情境使学生的大脑里马上产生了兴奋剂,思维被迅速激活起来,都希望揭开其中的奥秘。这就为接下来学生自主探究“大气压强”营造了很好的氛围。



三、创设“发散式”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探究动力

        在创设“发散式”问题情境时,教师可以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从不同方向、不同途径、不同角度设置一些多向问题情境来激起疑问,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发现、寻找与此中心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点。比如,在上密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我们如何鉴别两种物质是否是同一种物质?”学生可能会依据生活经验,猜想到“依据气味、顾色、软硬等因素来判断。”紧接着,教师拿出两块大小不同涂上颜色的金属块,问学生能否很有把握的判定它们是古属于同种物质?当学生感到困难时,教师指出:鉴别物质可以根据物质各方面的特性来鉴别,只凭气味、颜色、软硬等这些物质的明显特性来鉴别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探索物质的一些更隐蔽的特性。然后,教师启发诱导,让学生大胆猜想,最后通过合理的取含,把问题转移到探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去。这就很自然的把学生引入到了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中去了。接下来的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都是水到果成的事了?

四、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诱导学生的探究活动

        教师根据学生己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循序新进的问题做引子,通过连续提问,诱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在学习欧姆定律的应用这一节课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先回忆前面学过的伏安法测电阻,然后问:“若实际中没有电流表而具有一块电压表,你能测量出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吗?你还需要哪些器材?”经此一问,学生思维一下子活了起来。围绕这一问题,学生相互讨论,老师侧面引导,最后得出伏阻法测电阻的方案。但问题并不就此罢体,老师接着问:“如果实际中没有电压表而只有一块电流表,你是否还能测出未知电阻的阻值,如果能,还需要哪些器材?”有了刚才处理问题的经验,这一次老师就可以完全将问题甩给学生独立完成,培养他们触类旁通的思维能力。

五、创设“陷阱式”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陷阱式”问题情境就是针对学生在知识上普遍存在的误区,设置一些貌似正确实有错误、貌似相似实有区别的“陷阱”问题让学生讨论,在矛盾争议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如在学习了阿基米德原理后,可提出问题:“有人说1N的水产生的浮力决不会超过IN,你同意吗?"学生思考后一致认为:“因为物体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重力,水重只有1N,即使物体把水全部排开,所受浮力也不过是1N,怎会大于1N?“此时,教师可让每组学生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在一个烧杯中盛少些水放在桌上,另取一个外径稍小些的小烧杯盛多些水放入上面的烧杯中,发现小烧杯浮了起来。这时学生的兴趣提起来了,探究课题也已成功导入。老师问:“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重力有关吗?”围绕这个问题,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经过讨论学生自己认识到:原来浮力的大小是由物体在液体中“侵占”的空间来决定的,与液体重力的大小无关。既然V排可以大于V液,那么F浮就可以大于G液,只不过平时我们看到的常常是较小的物体浸在较多的液体中的情况而已。

        高效课堂倡导的是探究性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前提就是“自主学习”。高效课堂要求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思维,以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这种方法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滲透式地接触、理解并掌握知识,在学习心理上有信服的感觉和收获的喜悦,是根据青少年身心特点提出的学习方法,是培养现代公民和创新人才的需要,是物理教学改革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是探索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整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