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第11期   作者:牛军营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质量的高低一直被人们所关注,并且是教师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
        牛军营
        三原县陂西镇大门小学  陕西省 咸阳市  7138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质量的高低一直被人们所关注,并且是教师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尤其在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活动中,因为这一时期是学生初步建立数学理念的时期,因此,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质量的好坏,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今后的发展。本文笔者对提高教学质量这一问题提出几点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兴趣;参与程度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学生建立理性思维的重要过程。与此同时,这一时期是学生形成学习习惯与学习兴趣的关键期,鉴于此,教师首先应研究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只有存在积极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行为才会产生。其次,教师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将其赋予趣味化的特点,这样既与小学生的心理需求相契合,以此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推动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
        一、设置趣味化的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也是初步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推动力。但数学知识以文字、数字的形式呈现到学生面前,这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情绪。鉴于此,教师应将数学问题赋予趣味化的特点,并及时给予学生适时引导,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初步形成数学思维,并使他们深入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战场。
        以“搭积木”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笔者首先让学生玩积木,两人20块积木,让他们玩“积木增减游戏”,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思考“再放几块或者拿走几块”这个问题。随后,笔者再次让学生自己玩积木,以此强化他们对加减的认识。在这一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既引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还引发了学生的思维意识。在此之后,笔者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即:14+5;17-6,于是,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他们以两人为一组的方式来思考解题的过程。从具体的问题转移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了理性。
        二、构建生活化的场景,引发情感共鸣
        数学知识大多数与生活联系密切,来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可见,数学学科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来设计生活化的场景,以此给学生视觉冲击与体验,这样既能够使课堂呈现出轻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还能够以具体化的生活问题为导向,使他们产生情感层面的共鸣,从而丰富他们的多种认知。
        以“一共有多少”为例,为了使学生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一张生活化的情境图,以此询问学生“图片中的小朋友手中有几支铅笔”这一问题,这使学生产生了共鸣感。在此基础上,笔者再次展示另一张动态的情境图,其中,小朋友在做“合起来”的动作。由于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进而也随着动态图来做这个动作,并最终得出“5支”这个结果。在此之后,笔者便揭示了教学主题,并引导学生展开了后续的学习活动。可见,通过生活情境的构建,既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心理,还能够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对实际问题的作用。
        三、组织游戏化的活动,增加参与程度
        小学生的心理更加倾向于群体性活动,尤其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因此他们的注意力难以维持,并且相比较数学知识而言,他们更加喜欢参与到趣味化的活动中。鉴于此,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适时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化的活动,这样既能够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还能够使他们“学有所乐、学有所成”,从而使教学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以“位置和顺序——前后”为例,为了使学生在具体的游戏中,体验前后的位置和顺序,以此建立前后的空间观念,笔者首先提出:“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坐车?现在由你们选择自己的位置”,于是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接下来的游戏活动中。随后,笔者组织学生开展“坐火车”游戏活动。这个游戏活动不仅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其中,还使他们提出了“我只想站在谁的前面、谁的后面”等语言,进而使他们初步对“前后”建立了空间的观念。可见,游戏活动的展开更加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相符,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他们的参与意识,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数学基础知识。
        综上所述,小学生具有自身的认知发展规律,尤其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初步建立数学观念。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并将教学活动始终围绕着学生而展开。实践证明,通过趣味化问题的设置、生活化场景的构建以及游戏活动的展开,不仅引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此外,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建立密切的联系,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必要性,以此强化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参考文献:
        [1]郭军辉.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J].学周刊:下旬,2016(12).
        [2]孙洪祥.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构[J].赤子(上中旬),2016(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