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第11期   作者:秦贵印
[导读] 初中化学知识具有繁杂、多元、抽象的特征,主要以基础理论与基础实验为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学习关于化学的原子、分子、离子等知识时是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性
        秦贵印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克利镇四里五中心学校  162400
        摘要:初中化学知识具有繁杂、多元、抽象的特征,主要以基础理论与基础实验为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学习关于化学的原子、分子、离子等知识时是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性,,因此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教学单一的开展方式,根据初中化学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实际发展需要的出发,才能更好地实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将通过四个方面的教学策略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初中化学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化学;赏识教育;问题教学;生活教学
        初中化学作为学生接触化学学科的起始阶段,也是入门阶段。一般而言,初中化学都是在学生初三阶段开始授课,这也意味着留给学生的学习时间非常短。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个体最大化的学习成长,成为化学教师实践教学重点的研究课题。尤其在初三阶段学生即面临着升学的心理压力和承担着繁重学业的学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提升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如何加强学生高效化理解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如何推动学生积极性、自主性的投入初中化学的基础实验中。这都需要教师不断优化自我的教学方式,开展有效性的课堂教学,进而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高效化目的。
        一、明确学科素养,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合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需要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化学基础知识技能的强化及发展。这也就需要教师要优化课堂的教学内容,着重考虑学生学习过程的学情变化,进而精准设计实验的教学步骤,才能针对性、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实操技能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制取氧气》一课,为了推动学生能够系统化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教师必然需要在实验教学进行引导培养。首先,学生在处于不一样的学习环境中,必然会被实验仪器或实验药品吸引住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这样实验教学将无法发挥应有的教学效果和无法顺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该着重设计好教学流程,才能助力教师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达到预期教学的目标。如,在进入实验室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实验的规则与教学要求。在实验时应该督促学生根据正规操作检查实验仪器及实验药品。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实验的具体步骤,并且记录好不同实验步骤下得到的反馈结果,以及培养学生实验结束将诸多仪器和药品放回原位的良好习惯。这样遵循教师制定不同步骤的实验教学,且保证不同学生拥有自主操作的学习空间,也能够更好地助力教师组织课堂秩序和提升教学目标达到的完成度,从而也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起到促进性教育作用。
        二、贯彻赏识教育,提升师生和谐关系
        良好的教学效果建立在和谐共生的师生关系上,只有在化学课堂中产生有效化的师生知识双边互动,化学课堂教学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贯彻赏识教育的教学原则,只有正确的认识学生和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亮点及特长,教师才能因材施教通过鼓励、赞美、辅导等教学策略,实现鼓舞学生学习信心和保证学生学习的良好状态,这对教之有效、学之高效的化学课堂实现具有必要性、实际性教育作用。因此,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与人才观,要基于现实社会发展中需要的人才出发,促使自己立足学生发展与以赏识的目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尽可能挖掘不同学生的学习潜能及个性化兴趣,这样不仅促使师生关系快速升温,也能够保证不同学生都能在化学学习中获取个体化最大的学习成长。其次,赏识教育更加注重——尊重学生,愿意与学生坐一条板凳上。只有教师舍弃师道尊严,主动性融入学生集体,才能发现学生内心的情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等人格价值。

只有在倡导、贯彻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才能进一步弱化青少年教学管理中的逆反心理,从而减少教师与学生的对立情绪,有效避免学生在化学课程学习中产生厌学、惧学的心理负面情绪。这对于初三学生面对升学压力的背景下,尤其学生学习具有理性成分较多的化学知识,这是具有人文性、关怀性、利他心的行为教育意义。最后,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始终通过正确认识与掌握不同学生学习的差异性,然后为学生分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学法的培养进行跟踪性辅导,用心融合学生集体中间,通过激励评语、诱导赏识的情感化教育,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才能具备主观积极性,教师教学指导才能被学生真心接纳,从而在良好师生双边知识互动基础上有效化教学才能顺利实现。
        三、巧用问题教学,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找出适宜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模式。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巧设问题,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酸的化学性质》时,根据大多数学生已经熟知酸能够去除铁质物品的锈迹的基础上,设计相关的学习问题:在酸祛除锈迹时会产生那种颜色。同时要求学生写出Fe2O3和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FeCI3的方程式。此外,在个别学生无法正确写出本反映的方程式,教师可以根据化学实验的方法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去观察、去操作,进而顺利引导学生写出正确的方程式。这个教学中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习最近发展区相结合原则下,创设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才能为有效课堂的构建奠定良好教学基础。
        四、重视兴趣养成,推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学习
        兴趣是驱动人类探索未知或者推动自身主观倾向参与某一活动的内在力量。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贯彻兴趣教育理念,加强学生化学兴趣的养成教育,这是保证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化学学习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尤其在面对基础理论及基础实验等工科化的学习内容,诸多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抵触学习心理。长久至此,在学生缺失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学习意识的背景下,化学教学工作容易导致高消耗、低成效的教学结果。因此,在教学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化学知识对生活的重要性,创新各种引发学生兴趣化学习的教学形式,这样学生在主观能动性的学习状态下,化学课堂的教与学效果才能更加高效、优质。
        例如,在教学《我们周围的空气》的知识内容上,考虑到空气的无色无味表现特征,这对于学生学习理解具有一定的抽象化。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准备工作中先通过互联网资源的丰富性及便利性,为学生收集一些关于国内空气的图片。如,当前的社会雾霾气候问题,同时将一些污染的元素融合其中,这样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呈现能够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这不仅促使学生具象化认识空气与自己生活的重要性与意义性,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兴趣与探求欲望。此外,当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状态下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通过图文并茂或新闻的视频播放形式将相应的知识点进行直观化、动态化的讲述,这样相对传统教学而言,更加符合学生认知的喜好性与学习的好奇心。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是化学学习的启蒙教育和奠基教育阶段,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性的体验和学生化学兴趣的养成教育,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完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打基础、促兴趣的根本教育任务。此外,教学方法的实施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认知水平和实际学习需要的原则出发,这样实践教学才能产生更加符合学生学习喜好和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教学方式,从而为初中化学有效课堂的产生奠定良好教学基础。
        参考文献:
        [1]郑玉娇,蔡文联.新课改背景下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10):15-16.
        [2]石秀萍.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C]. .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30-132.
        [3]王梦娣. 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