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信息化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第11期   作者:马如祥
[导读] 高中时期的历史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
        马如祥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三中学      810008
        摘要:高中时期的历史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同时历史教学更侧重于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史观、提升知识整合能力、形成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爱国精神、同时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目前我国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如何开展信息化历史教学时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了相关讨论。
        关键词:高中历史;信息化;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若想将高中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就需要老师着手培养学生形成正确史观,搜寻相关的史料进行史料教学;其次还可以绘制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以及整合能力;同时老师为提高学生理解能力还可以结合地图进行历史事件讲解,培养空间观念;最后还可以借助相关问题,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思辨能力。本文便对以上内容进行了详细讨论。
    一、结合信息技术,搜寻相关史料,培养正确史观
        目前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信息甄别能力较弱,网络上有些人开始洗白一些历史事件以及人物,学生的史料查询能力有限,有些学生甚至不查询史料,久而久之这就导致学生对正常的历史教学产生逆反心理,为解决这一目的老师可以在教学时,结合信息技术,搜寻相关史料,培养学生形成正确历史观念,同时提升学生甄别信息的能力。
        例如老师在讲述《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询问学生对古代制度的了解,学生分别从土地制度、选官制度、经济制度进行讲述。随后老师借助信息技术搜寻相关的史料讲述农业制度,比如汉高祖时期“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语出《史记·平准书》)。同时老师还可以对古代的选官制度进行讲述,讲解九品中正制是陈群所见,老师可以借助相关的史料:封群昌武亭侯,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语出《三国志·陈群传》),同时老师还可以借助相关事件,鼓励学生在史料中发现佐证,培养学生史料查询能力,同时老师还可以告诉学生,在学习历史时,要时刻有质疑意识,在他人说出历史事件之时,要加以史料佐证,这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前提,借此培养学生正确史观。
    二、结合信息技术,绘制思维导图,提高整合能力
        中华上下五千年,朝代更替频繁,不同时期实行的政策各有不同,学生的记忆力以及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相对有限,所以老师在教学时,可以适当结合信息技术,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就相关的知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可以适当联系之前的知识,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为提高学生历史知识整合能力创造相应的便利条件,此外,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可以适当参与其中,及时提供帮助,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例如老师在讲述《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比如以洋务运动为例,老师可以将洋务运动的起因进行标注,并标明相关的时间,使学生知晓相关的知识点,比如洋务运动的口号:自强,求富。相应的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向学生展示洋务运动失败的事件标志:甲午海战的失败。通过相关的思维导图老师可以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知识。在这之后,老师还可以结合思维导图进行维新变法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戊戌六君子,以及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同时老师可以借助史料讲述维新派的主张,使学生能够辩证的看待问题,为接下来的历史教学创造相应的便利。


    三、适当结合地图,讲述历史事件,培养空间观念
        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历史地图在教学中也有许多应用,但是学生的识图能力相对薄弱,所以在教学时老师应着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同时适当结合历史事件,综合地图进行相应的讲解,借此培养学生的空间历史观念,同时老师还可以结合相关视频,对学生进行直观教学,讲述其中的历史知识,培养学学生探究能力,进而提升理解能力。
        例如老师在讲述《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借助地图向学生讲述日军的战略意图,首先整合内部自强,其次拿下朝鲜半岛,以朝鲜半岛的为跳板,入侵中国,进而征服中国,攻占东南亚,建立新时期的东亚文化圈。通过相关的地图,使学生真正了解日军的进军路线,对历史事件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同时老师还可以讲述1944年中国豫桂湘战役大溃败,结合相关的地图,讲述各集团军之间的协调,并结合相关的视频,通过相关的地图使学生对相关的历史事件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同时老师还可以告诉学生在二战时期大东亚共荣圈到底是什么,老师可以结合地图讲述大东亚共荣圈涉及的范围,以此带领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结合信息技术,创设相关情境,培养爱国精神
        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还应该意识到进行历史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规律,培养民族自豪感以及文化认同感,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以在教学时,老师可以讲述相关的历史人物,创设相关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真正了解历史人物的心境,对爱国主义精神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进而进行高效教学。
        老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梁启超先生的人物生平,进行讲述,通过讲解,学生也许会觉得梁启超先生政治上多变,没有立场。老师可以结合相关的史料进行讲述:梁启超先生说:在政治上多变是因我一贯主张和中心思想决定的,我的思想是爱国,我的主张是救国。(语出《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通过相关的事件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爱国主义培养,也可以结合视频向学生展示近代积贫积弱的中国,借助相关的历史事件比如“二十一条”,三国干涉还辽,老师可以当时的中国,自己国家的领土却需要别国干预才能拿回!老师还可以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对相关事件进行演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为接下来的历史教学创造相应的便利。
    五、结合问题教学,拓展学生思路,培养思辨能力
        我们都知道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若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需要学生对历史信息有一定的分辨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历史思辨能力,而若想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就需要老师结合相关的历史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鼓励学生进行相应的交流,获得新的思路,为历史学发展提供一定的便利。
        例如老师在教授《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首先询问学生:明清君主专制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时期,但是我们都知道,任何朝代都以史为鉴,那么明代相较于元代政治经济方面有什么变化?都说清随明制,那么清相对于明又有什么变化?元明清三朝制度对现代中国有什么影响?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史料的查询,并将相关的史料内容进行整合,提高学生的史料搜寻能力以及知识整合能力,同时老师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老师还可以适当进行历史辩论赛,使学生对清朝的得失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
        综上所述,若想进行高中历史信息化教学,首先就需要老师着手培养学生形成正确史观,搜寻相关的史料进行史料教学;其次还可以绘制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以及整合能力;同时老师为提高学生理解能力还可以结合地图进行历史事件讲解,培养空间观念;最后还可以借助相关问题,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思辨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吴西忠.高中历史教学中信息化教学策略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究,2016(1):42-44.
        [2]李萍.高中历史信息化教学策略初探[J].校外教育,2018(06):14-1.
        [3]周立功.高中历史基于史料的教学实践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22):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