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体育课程改革之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第11期   作者:王志刚
[导读] 体育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体育教师是基层体育课程改革最前沿实施者
        王志刚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八一小学 628001
        内容摘要:体育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体育教师是基层体育课程改革最前沿实施者,学校及相关部门要建立完备、有力、系统的考核评估体系为基层体育新课程改革明确方向,要提高体育人才配置均衡合理性,加大体育人才的流动及校际间的合作研究;完善校内外体育运动设施为学校课程改革提供保障基础,同时指导基层学校领导、教师大力开发课外、校外、家庭体育课程资源,从而全方位推动基层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关键词:体育;体育课程;课程资源;课程改革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而新课改下的体育课程要求已有了全新的理念,“健康第一”、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注意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等。这些新理念对传统的体育教育思想提出了新的挑战与冲击。新的形式下我们如何推进学校体育教育课程全方位发展就成了我们重要探究方向。
         一、建立完备、有力、系统的考核评估体系
        一个完备、有力、系统的考核评估体系会为基层体育课程的改革开展起到积极引领作用,当今,素质教育口号已响彻云霄,部分学科课程改革成效突现,学科设置发展更趋于合理、高效,基层体育课程高效推进也迫在眉睫。
        (一)快速推进体育课程教育考核评估体系建立
        只有真正重视起体育课程改革,明确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重点,知晓学生最迫切的体育需求,才能评价学校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状况,才能引导学生积极锻炼,才能更加明确学校体育教育和学校体育追求的目标。尽快建立完善体育考核评估体系,对促进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新形式下的体育课程改革具有深刻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二)增加体育课程评估体系完整性、系统性。
        为建立完整、系统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政府及学校应做好基层调研,要贴近生活实际,要知道家长支持什么样的体育课程,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体育课程,教师愿意上什么样的体育课程,学校便于操作考核什么样的体育课程。比如: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体育课程尤为重要,现在提倡的是核心素养下的终身体育运动意识培养,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让学生能喜欢上一至二项体育运动,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坚持利用这一、二项体育运动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就是体育课程教育中的成功模板。
         二、提高体育人才均衡合理性,促进基层课程改革实效性
        (一)体育教师是基层体育课程改革最前沿实施者,而体育教师的培养及素质发展直接决定了基层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效性。由于县区、城乡、学校的差异,造成了体育教师及相关体育教育人才的流动与配置出现偏差,许多教学能力强,工作得力的体育教育工作者流向了经济发达地区,使体育教师的分布出现了”贫富不均”,而这些“发达地区”的体育教师学习、培训的机会又比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多的多,无论在视野上或者理论上都明显优于薄弱地区体育教师,无形中更拉大了教学能力上的差距,最终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课程改革难推进的一个因素。
        (二)基层学校领导也忽视体育课程的重要性,没有积极组织开展体育教学研究。

个别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相对低下,不能胜任体育教学工作,但为了解决教师的工作岗位问题、学校超编矛盾,学校领导会将一些教学能力低下、教不好的、没法教的教师补充到体育教学一线,并且降低体育课程的目标、任务要求,只要保证每节体育课不出安全问题,就万事大吉,这样的基层领导思想及安排势必会降低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深入性、专业性,影响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教育相关部门及学校要对辖区内体育教师统筹安排,合理流动,增强校际间体育教师的合作交流。
         三、完善体育硬件设施,提高体育课程的多样性与全面性
        现如今,随着均衡教育发展的推进和验收,各地都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学校体育设施设备都有了较完整的配备,学校使用体育设施设备的效率有了很大提高,但体育设施配置使用由于受地理环境、学校规模、学生人数等因素影响,在一定范围内还是会呈现不均衡。城区人数超编学校生均体育场地严重不足,个别学校没有完整的100米跑道,没有沙坑、由于学校重心都在语、数等一些基础学科上,所以对体育课程发展相关的投入较小。虽然许多体育教师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但学生体育课程完成比较单一,平时很多都是针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素质达标练习,个别学校一学期下来就是训练达标项目。多数学校为了“安全第一”,学校基本上不使用山羊,单、双杠等有一定危险的体育器材。学生天性爱动,但部分学校为了便于德育管理,过度提倡“雅静”教育,课间学生只能在教室或走廊上玩耍,操场上也不能跑不能跳,这些做法都会让学生的运动天性长期处于压抑,运动兴趣受困于无形之中。我们只有放开限制,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学生喜欢的体育器材、设备,让他们有选择、有兴趣、有动力,让他们在学校感受到各种运动带给他们的快乐与成长,最终让他们的体育能力内在发展。
         四、大力开发课外、校外、家庭体育课程资源
        随着社会的进步,群众性体育设施,社区健身中心,健康指导站等体育相关产业已快速发展。各地政府、社区更加重视体质健康发展与全民健身体育活动开展,那学校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利用社会体育公共设施、体育社会团体,地方体育传统或优势项目等来推进学校体育课程实施与改革,就需要我们深思与探讨。
        (一)课外体育设施资源利用最大化
        现如今,各地都有较具规模并完备的体育设施及体育场馆,要最大化的利用这些设施设备及体育场馆。让广大学生利用课外体育资源参与社会体育活动,基层体育教师要不断推进研究体育课程改革,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利用校内外体育资源,社会体育资源,家庭体育资源,拓宽体育课程改革的思想,提高体育教育教学效率。要校内有专业的技术指导为支撑,校外有体育基地和设施让学生实践完成,要在校外成立组织运动队或锻炼小组,让学生在课外、节假日和寒、暑假有组织的参加社区的体育活动。同时我们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体育实践,公益体育活动等相关机制,从而有机融合校内与校外资源互享互补的关系,最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快乐中成长,促使学生初步形成终身体育运动的习惯。
        (二)校外体育课程开发多样化
        我们要通过对本校学生的体育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体育传统项目,民族特色内容为体育课程开发的资源,深思如何将开发出的资源加以利用,如何将校内体育课程与地方传统文化或优势项目相联系,积极推进地方课程校本化开发与创设。将地方人文资源,风土人情,历史习惯等做为地方及校本课程资源。如传统武术、踢毽子、打竹竿、滚铁环、轮滑、射箭、民族舞蹈等项目都可以成为校外体育课程开设研究的方向,体育教师要把这些校外课程资源融入到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开发中,深入探索课堂教学,精心策划活动形式,搭建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平台,构建适合本校实际,有本校特色的体育课程资源体系,开发出具有特色的学生和教师活动辅助教材,建立符合本校校外课程开展的体育活动场所和基地。
        新形势下的体育课程改革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提高学生体育素质更是我们每个体育教育者都应尽的职责。“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只有我们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创造有利条件,创新工作方法,加强体育课程改革与探索,让广大体育教师动起来,让全体学生跑起来,不断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才能促进全体学生不断增强体质,健康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