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有效应用思维导图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第11期   作者:王莎
[导读] 思维导图的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得愈加频繁,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填充学生的合作方向,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整理。
        王莎
        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第一中学,250113
        摘要:思维导图的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得愈加频繁,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填充学生的合作方向,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整理。在当前初中美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就应当在认可思维导图应用优势的基础上,主动地将思维导图与美术课程的教学相整合,以便在打造完善思维导图应用框架中,促进学生实现头脑风暴,从而让学生快速地捕捉美术知识,提高学习美术知识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美术;思维导图;兴趣
        思维导图是由20世纪60年代英国人所提出的一种思维整理方法,它能够以直观图形的方式展示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在展开美术课程的学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完成对知识的整理,促使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提升对美术内容进行建构的品质。但是,纵观当前美术课程的教学实况可以看出,存在许多影响学生有效使用思维导图的因素,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提升,整体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也达不到理想的状态。所以,在现阶段向学生讲解美术内容时,教师有必要根据思维导图的应用特点,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以便在将思维导图合理地运用在美术课堂。
        一、增强学生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也是维持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开端,在展开美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看到,当教师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时,学生会相应地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主动地进行美术内容的探究和分析,而当课堂施教的方式较为单一和枯燥时,学生也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减弱学习的热情,最终降低对美术知识进行建构的质量。所以,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美术知识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主动地对美术知识进行分析和探索,教师不妨为学生引入思维导图的学习资源,让学生透过思维导图认识到需要建构的知识,完成对知识的整理,以便在高涨情绪的支持下,增强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卡通故事》一课中,如果教师仍旧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先对学生讲解本节课的理论知识,再让学生进行自主创造,那么势必会让学生感受到疲倦感和无趣性,从而降低学生建构美术知识的积极性。所以,在课堂的一开始,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指向本节课内容的思维导图,促使学生基于思维导图了解到本节课主要包含哪些知识,以便学生在新颖的教育方式中,产生建构本节课内容的兴趣,同时掌握好学习本节课内容的节奏。紧接着,教师也可以将本节课的教学顺序和教学方式,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事先展示给学生,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跟上教师的脚步,提高学习本节课的热情。
        显而易见,教师利用思维导图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建构知识的热情,以便学生在高涨情绪的支持下逐步完成对美术内容的有效建构。
        二、提高学生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初中美术课程中的不断渗透,在对学生讲解美术知识时,教师不再只关注学生对基础美术知识的认识效果,同时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成长情况,目的是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因此,在实际向学生讲解美术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美术知识进行整理,以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地发展。同时,在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完成了对所学内容的整理后,学生也能够加深对所学美术知识的印象,从而实现对知识的内化。
        例如,在向学生讲解《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基于整理,完成对本节课美术知识的有效建构,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讲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及基本学习内容等,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随后,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以及自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进行课堂上思维导图的制作,如学生可以将“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设定为中心词,延伸出“民间剪纸”“中国结”等支路。随后,教师再让学生根据每个支路的主题进行内容的填充,促使学生在完善思维导图中,真正地实现对本节课内容的整理。


        可以看出,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和整理,能够增强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参与性,让学生在自主整理知识中,实现学习能力的有效成长。
        三、填充合作方向
        随着社会对人才提出合作能力的基本诉求后,教师就开始组织学生以合作的方式进行美术知识的探索,让学生在与他人进行合作中完成对美术知识的认知。但是,在传统美术课程的教学中,当教师直接为学生创建合作学习的小组,让学生自主对美术内容进行分析时,学生常常缺乏对美术内容进行有效探索的方向,以至于最终建构知识的质量不如预期。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展开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完成对美术内容的有效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维导图的创建,以便学生在集中集体智慧中真正地完成对美术知识的高效认知。
        例如,在《黑白世界》中为学生组织合作活动前,教师先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分析出班级中哪些学生的思维导图制作能力较强,哪些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质量较好。之后,教师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对各个小组进行成员的划分,使得每个小组中既有思维导图制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也有对本节课美术知识认识效果较好的学生。随后,教师将课堂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理地分工,以便每个学生在发挥自身作用中,促进合作活动的顺利实施,使得学生在集中集体能力中,真正地完成合作学习的任务,实现对本节课中思维导图的制作。
        由此看出,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美术素养,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对学生进行组员的有效安排,能够让学生在发挥合力中更好地展开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在共同完成思维导图中获得成绩感,体会到合作的价值。
        四、促进思维发散
        初中美术课程的存在价值是向学生传递美的元素,让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利用自己掌握的美术知识美化生活。因此,对学生进行美术思维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而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抽象化思维进行可视化处理的有效方式,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说出一个关键词,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思维的发散,以便学生在实现头脑风暴中真正地打开自己的思维,完成对美术内容的有效探究。
        例如,在《画家乡的风景》中,在正式教学前,教师先向学生提出“家乡风景”的关键词,让学生基于这一词汇出发进行头脑风暴,促进思维的发散。如基于“家乡风景”,有的学生联想到“家乡的小桥”“家乡的树”,有的学生联想到“家乡的路”“家乡的房子”等,教师将学生联想到的内容写在思维导图上,让学生在这些联想出的词汇上再进行思索,以便学生的思维再次进行发散。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根据自己设想的内容进行绘画,以便学生绘画出的家乡风景不再拘泥于传统形式,而是添加更多新颖的内容。在学生绘画完成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让学生讲述自己绘画的家乡风景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会使用这些元素来表现家乡风景等,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散思维。
        不难看出,教师利用思维导图为工具,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能够让学生有序地展开头脑风暴,在将头脑中的抽象想法转变成直观图像中,真正地打开自己的思路,画出别具一格的美术作品。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对初中美术课程的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美术课程的教学中缺乏有效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所以,在未来施教时,美术教师应当继续在课堂上为思维导图找寻落脚点,以便在不断创新教学结构中真正地体现思维导图的应用优势,促进优质美术课堂的生成。
        参考文献:
        [1]张希,张洪泉,李国荣,戴付敏.思维导图导学+翻转课堂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24):47-50.
        [2]王韵.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4):2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