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课内化”:统编教材课外阅读教学新路径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第11期   作者:鲍晨旭
[导读] “课外阅读课内化”是统编教材课外阅读教学的一种探索,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鲍晨旭
        浙江省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中山小学 浙江 桐乡 314500
        【摘要】“课外阅读课内化”是统编教材课外阅读教学的一种探索,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通过实践,笔者总结出了三大课型:“1+X” 精读引领课,X+Y整组引领课,“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课,以此有序整合“课外阅读课内化”教学。此外,通过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可有效反馈检测“课外阅读课内化”的成效。
        【关键词】  课外阅读   课内化  课型  评价
         “课外阅读课内化”是统编教材课外阅读教学的一种探索,是指在通过深入研究语文教材的基础上,统筹单元教学内容,压缩语文教科书的学习,将课外阅读延伸至课内。通过实践,“课外阅读课内化”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本文以统编教材中段教学活动为例,谈谈 “课外阅读课内化”的几点做法:
         一、完善课型结构,有序整合“课外阅读课内化”教学
         在探究“课外阅读课内化”的过程中,我们打破现行“一篇课文教2-3课时”的常规做法,尝试将课文学习提速,进行单元整合阅读。探究出的课型主要有“1+X” 精读引领课、X+Y整组引领课、“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课。
         (一)“1+X” 精读引领课——“举一反三”式阅读
         “1+X” 精读引领课就是从教材的每个单元中,挑选一篇富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精读。这就是所谓的“1”,以这篇精读文章为例,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在体会文章内容情感主题的同时,立足语用主题。然后,以语用主题为主线,延展链接若干篇略读课例“X”进行学习。“X”中的文章可进行有选择性地读,也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或自己所需,放手让学生运用“1”所中学到的方法进行自学,即“依法自学”,起到“反三归一”的作用。采用“1+X” 精读引领课的方式进行教学这需要老师精心研读教材,用心设计教案,整体规划学习目标。
         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3篇文章,从内容情感上来看,都表达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从写作方法看,主要以围绕“中心句”为主的写作方法。因此,整合后的单元主题为“壮丽的河山”,内容情感主题为“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谢”;语言训练点主题为“学习作者的围绕中心句的写作方法”。教学的时候,可以把《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当作“1”进行精读,再用同样的学习方法进行“学法迁移”,学习另外两篇文章。
         (二)X+Y整组引领课——“通而化之”式阅读
         “X+Y”整组引领课即在整组学习课内一组文章的基础上,再进行多篇类似主题课外阅读篇目或整本书的阅读。教学前要进行筛选,把这些与主题相关的课外阅读篇目,汇编成一个“语文主题学习目录”。教学中对于课内的这组“X”文章不用进行“细嚼慢咽”般的解读,但是也不能“囫囵吞枣”似的阅读,而是要求教师要精于点拨,达到“点”而化之,“拨”而通之的效应,对于关键阅读点进行点拨即可。在此基础上,再进行“Y”的拓展阅读。
         如以四上第四单元“神话”单元为例,这个单元中收录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这四篇具有典型的中外神话故事。这些神话故事同学们都不陌生,教学时不必进行“咬文嚼字”般的学习,只要抓住本单元的两个语文要素“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感受神话中的神奇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进行教学即可。在教学中,我们可采用这样的步骤:发放学习单一一小组合作探究一一小组汇报。

把课内的这组神话故事当作“X”进行小组探究式的学习,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汇报,通过这样“放手式”学习,学生已经对这组文章进行了较好的“消化”。接着,再进行“Y”的阅读,这里的“Y”可以是单篇的神话故事,也可以是整本书的神话故事,如《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古希腊神话故事》等。
         (三)“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课——“目标引领”式阅读
          “快乐读书吧”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新增的一个教学模块,是其“课外阅读课程化”最直接的体现,旨在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实践。“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课是指教学中,合理利用这一模块,根据“快乐读书吧”的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课外阅读推荐课。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推荐时可以是重点推荐“快乐读书吧”中的一本书,再以一本拓展至多本,也可以整组推荐。教学课型也可以随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教学。如可分为“读前推荐课”“读中推进课”“读后分享课”等。具体的推荐方法可依据读物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推荐方法。如故事性强的作品,讲一个有趣的情节;语言优美的作品,朗读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讲一些前所未闻的知识;篇幅较长的作品,可以简介全书内容,也可运用现代化媒体播放书中一段精彩场面的人物道白或叙述,或播映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中的一个场面激趣,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引出推荐的读物、推荐理由。师生还可以共同阅读一章节或一篇,指导读书方法,制定阅读计划。
         二、建立评价体系,反馈检测“课外阅读课内化”成效
         教学中,及时的评价,是保证达成目标必不可少的手段。小学生自我监督能力较差,及时的评价可以有效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达成阅读目标,从而体验到阅读的喜悦。
         (一)过程性评价——以趣味形式,展现孩子的阅读足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过程性评价可以多种形式趣味展现,如可设计一个充满趣味的“阅读记录表”,在课内或课外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填写,然后进行交流评价。这个阅读卡可以针对一本书进行记录,也可以是对一段时间计划的阅读跟进记录。除了“阅读记录卡”,还可以以班级读书推荐会、课外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活动评价。这些多形式趣味性的定时、定量甚至定主题的评价方式,有利于检阅“课外阅读课内化”的阅读成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发展性评价——以发展眼光,巩固孩子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十个手指头没有一般齐”,学生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其阅读呈现的也是具有差异化的。评价的时候我们要着眼于发展的眼光来判断。例如:在一段时间内,教师根据学生“阅读记录卡”记录的阅读量可依次评为“阅读小达人”、“阅读小明星”、“阅读小博士”等荣誉称号。这样的评定没有人数规定,这次没有评到,只要下次达到相应的要求就可以获得相应的荣誉称号。这样的发展性评价,有利于巩固孩子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总结性评价——以综合角度,考量孩子的阅读成效
         学生毕竟还是个孩子,让他们坚持课外阅读,自觉阅读确实不是容易的事。因此,阶段性的总结性评价是必不可少的。评价的原则要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例如:定性评价可以是依据“读书笔记”记录的认真程度进行评比;定量评价可以依据“阅读记录卡”的记录数量以及阅读字数进行评比。对每个孩子以综合的角度进行评价,可每半月查阅一次读书笔记、读书记录卡,组内互相评价给出等级。教师一月一查,每月填写评价表,期末依据平时情况写“阅读评语”,进行总结性评价,以此来考量孩子的阅读成效。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曾反复提到“只会死读教科书的人是不善于思考的人”。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做教学的有心人,让“课外阅读课内化”成为教学的常态,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教师要善做学生读书的引路人,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里自由遨游。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