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第11期   作者:王云祥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每个学科教师所关注的问题。
        王云祥
        浙江省海宁市第二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每个学科教师所关注的问题。课堂有效性不仅直接体现学生是否获得一定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由此可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本文笔者以初中科学为出发点,从课堂教学问题入手,提出几点有效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初中科学;应用能力;学习兴趣;探究意识
        科学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是树立学生科学意识的重要过程。在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发展的高峰期,并且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也是在这一阶段逐步建立起来的。由此可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把握住这一时期,并运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展开教学活动,这样不仅能够给学生更多知识、情感等不同方面的体验,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还能够以科学知识为主,发展学生的理性观念,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意识,从而使他们的智力与非智力得到全面发展。
        一、当前初中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初中科学教学存在着诸多较为显著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颇深,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以填鸭式的教学为主,没有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正是由于这种环境,使学生难以发挥其能动作用,长期以往,会使得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发展。其二,教学方式单一。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使得学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此外,教师也没有将趣味化、信息化等教学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使得初中科学教学的趣味性与高效性难以得到提升。除此之外,学科综合性较强,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对身边的事物观察会相对少一些,综合能力较弱一些,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到科学学科的学习中。
        二、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1.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应用能力
        科学知识大多数来自生活,并作用于生活。可见,科学这门学科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鉴于此,教师应将学科教学与实际生活建立密切的联系,并以生活案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此来揭示蕴含在其中的原理。这样不仅能够拉近课堂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就在身边,还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学习的必要性,并潜移默化地提高其应用能力。
        以“熔化与凝固”为例,为了使学生在观察生活中热现象的基础上初步感受熔化和凝固的过程,并能够进一步运用相关知识来解释生活或者自然界中一些现象,笔者首先提出了几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了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这些生活现象引发了学生的共鸣感,并使他们初步理解“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等概念。在此基础上,为了探究固态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笔者指导学生展开实验操作。在实验结束后,笔者再次提出两个生活化问题,即: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什么总是0℃;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话是什么道理?通过这样的生活化问题能够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些常见的现象,从而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科学、生活的有机统一,以此提高了他们的应用能力。
        2.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行为产生的前提,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的一种心理品质。因此,在教学开始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而教学情境的构建不仅能够将课堂处于趣味化的大背景下,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还能够给学生多种感知觉的体验,以此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进而使他们对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作为教学情境的实施者,应根据初中生的心理需求来构建,以此增加他们的课堂参与感。


        以“常见的植物”为例,为了使学生了解种子植物的概念,并能够描述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特征,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播放各种令人赏心悦目的花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心情是放松的,并且对本节课的内容也充满了极大的兴趣。在此之后,笔者提出问题,即:在这么多花中,你能说出哪几种?你还知道其它的花吗?自然界中有这么多五彩缤纷的花朵,它们之间是完全不一样的吗?它们之间存在哪些共同之处?这时,笔者给学生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让他们进行探究。在学生认识花瓣、雄蕊、雌蕊这些结构后,笔者再次播放“昆虫在各种美丽的花丛中飞来飞去”的视频,使他们再次了解“子房最终发育成果实”等知识,并且使得学生对植物的结构有了清晰的认知。由此可见,通过教学情境的构建,给学生更多情感的体验,以此能够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3.设置课堂问题,唤醒探究意识
        现代教育理念主张学生为主。在实际教学中,这就需要教师避免“一言堂”的教学形式,而是给学生主动思考、探究的机会。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置课堂问题,这样既能够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以此唤醒他们的探究意识,还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他们主动产生学习行为,以此深入体会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以“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为例,为了使学生能够说出器官、系统的含义,并能够概述组织是如何形成的,笔者首先以问题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并提出:“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的联想。在此之后,笔者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出示思考题,如:动物和人体的生长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它是什么细胞?它经过怎样的变化过程成为多个细胞?人体的细胞各式各样,而受精卵分裂形成的细胞只是球形的,这是怎么回事?什么是组织?它是怎样形成的?人体有哪四种组织?分别有何功能?以这些问题为导向,伴随着多媒体动画的演示,让学生自主回答以上问题,以此唤醒他们的探究意识,这样既能增强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还使学生能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并逐步对生物体形成完整的认识。
        4.重视实验教学,发展科学思维
        实验作为初中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学生展开科学探究实验,这样一方面能够使学生的多种感知觉等认知同时参与,以此完善他们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还能够让学生经历科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并帮助他们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发展其自身的科学思维,树立其科学意识。
        以“质量的测量”为例,为了使学生初步了解质量的概念,并能够在实验中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会使用游码,并能够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质量,笔者首先以问题的方式引出“质量”的定义。随后,笔者将两支一样大的粉笔放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让学生观察天平的两端。笔者再次将两支不一样大的粉笔放到天平的两端,让学生观察现象并将其描述出来,使得学生初步了解托盘天平的原理。同时,笔者引导学生了解了托盘天平的构造。在学生了解天平构造之后,笔者指导学生运用课前准备好的天平、小铁块等用具展开操作活动。通过实验操作活动的展开,不仅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提升,还让学生熟练地运用天平准确无误测量出了物体的质量,从而使他们初步形成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综上所述,科学在学生学习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运用一些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重视实验操作的展开,以此帮助产生探究的意识,并树立科学的态度。此外,教学活动还应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学而展开,以此帮助学生取得发展与进步。只有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才能使教学活动实现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戚胡锋.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新校园(中旬刊),2017(2).
        [2]杨浩.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