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工程微地形营建实践的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1期   作者:孙强
[导读] 摘要:“地形设计”是北京林业大学“一带一路”风景园林国际硕士班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留学生的专业基本素养,为其他专项设计课程奠定基础。
        安徽腾辉建筑有限公司  安徽省池州市  247100
        摘要:“地形设计”是北京林业大学“一带一路”风景园林国际硕士班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留学生的专业基本素养,为其他专项设计课程奠定基础。针对文化差异、语言障碍、留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媒介单一、课时有限等问题,基于体验式教学对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在基础知识认知阶段,通过实景照片、数字模型等情境体验帮助留学生加深对相关地形概念的理解;在设计实践分析阶段,通过室内案例、室外实践体验的方式促进留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辨别能力;在课程作业实操阶段,通过操作体验的方式引导留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空间设计能力。通过课程教学改革,留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接受效率、对户外空间的感知与理解力以及课程作业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课程;微地形;教学
        引言
        在一定地域中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花木、营造建筑、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遇,称为园林。在丰富的园林背景下,课程内容涵盖面广,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高,同时更要求教师的教学效果具有实战性。结合风景园林专业教育近年的发展概况,较之发达国家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建设,国内普遍存在着园林设计课程的教育质量问题,本文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创新性学科渗透、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发展建议。
        1课程教学目标
        在“一带一路”留学生班的培养计划中,“地形设计”课程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开设于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共计16课时,占1学分。课程内容融合了“测量学基础”“制图基础”和“园林工程”3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和重要内容。课程教学分为基础理论认知、设计实践分析和课程作业实操3部分,设置了2次室内课程以及2次室外课程,每次课程4学时。课程教学内容包括:①通过对等高线、坡度、尺度等基础概念的讲解,帮助留学生建立地形空间的整体印象;②结合典型案例、户外实习,展示地形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相互转化的方法,分析不同地形带给人们的空间感受,探讨实践项目中的地形设计方法;③留学生需要完成课程作业,即绘制地形设计方案图并制作实体模型。课程既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积累,也强调在实践中对留学生进行二维向三维空间转化的思维训练。“地形设计”课程目标主要有3点。一是培养留学生的专业基本素养。教师除了要讲授地形的基本知识外,还要帮助留学生了解和掌握地形与水体、植物、道路等其他风景园林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不具备园林专业背景的留学生快速建立起专业观念,形成专业的基本素养。二是训练留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地形设计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专项,在实践项目中对地形的调整与优化贯穿整个设计过程,课程教学将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留学生良好的空间认知能力,使其能够熟练运用地形设计这一风景园林师应具备的基础技能。三是培养留学生的设计思维。风景园林设计并非是仅停留在图纸上的二维平面设计,而是实现于大地之上的三维空间实体,所以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留学生构建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转化思维,并通过实践训练,帮助留学生建立起设计思维逻辑。
        2风景园林工程微地形营建实践的教学
        2.1实践任务书设计及案例调研
        实践任务书设计必须以课程群知识(园林设计、植物造景、测量学、园林制图、风景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为基础,结合当前国内外的热点实际应用,如生态治理、雨水管理、绿地小气候等,设计不同内容的微地形营建任务书,让学生可自主选择。学生根据所选任务书,需要对其中主题进行1~2个维度的思考,结果由老师当场进行小组点评。这样既能让学生融入实际又锻炼学生对实践问题的敏感性,也增加了实践的趣味性与积极性。

任务书选定之后,让学生根据老师所给出的调研报告样板自主对问题进行调研深化,试着从可操作性角度去理解风景园林项目,学生调研完成之后需要给出调研报告,用汇报的形式给各组分享并接受点评。
        2.2教师队伍建设应加强完善
        帮助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创办学术交流活动,加大教师到校外培训力度,增加教师成长机会,引导教师掌握领域动态。尽可能聘请设计专家来校担任部分课程教学,不仅给学生授业解惑,也给校内教师传递专业技术经验。
        2.3运用丰富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布置适当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提升审美素养及设计兴趣。在开发学生创造性过程中,往往需要尊重学生的疑问、不同的观点,并给其证明他们观点的价值性,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将学习评价和学习结果相联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依照教学任务及内容穿插一些小练习,让大家在提升动手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际训练中教师应要创造出机会,让大家自己解说和介绍自己的作品,并鼓励其他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们针对作品进行讨论分析,并以小组为单位汇总讨论结果,教师最后针对学生的解说与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这一过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课堂趣味性,激发大家设计的批判性及创造力。
        2.4课程作业
        课程作业是学生学习成果的最终表达,也是教师教学效果的阶段性检验,是师生互动及反馈的核心步骤。课程作业实操就是在理论认知和设计实践分析的基础上,学生运用良好的空间认知能力,将设计意图通过图纸及实体模型表达出来。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设置课程作业的实操周期。在此周期中,通过小组研讨、教师定期答疑等一系列互动方式,使学生在操作体验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空间设计能力,完善课程作业。当课程作业提交后,还要以班级交流、教师点评的方式,帮助学生发现学习的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弥补。课程作业实操是教学成果的真实反馈,教师能以此发现“地形设计”课程现阶段教学方式的欠缺或不足,从而总结教学经验,合理调整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2.5注重解构与重构
        解构本质上就是解构分解,同时也包含一定分析的意思,它的设计实践使得一直以来被忽视在传统审美范围之外的事物和潜在的形式特点被展现出来,并在正面形式下得到了一定展示。在该理论基础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们从非常规的角度上进行观察和拆分事物的基本结构,并在创造和超越的过程中实现事物重构,获得最新的形式。在训练这一部分内容时,需要以面的分割与综合构成为主。在训练时需要通过平面构成的方式解读风景园林的平面图,然后再重点培养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的思维方法;接下来再重点训练学生对面的分割以及点线面之间的基本构成关系。学生自己可以选择一些著名的设计平面图,通过查阅资料等形式了解设计特点、主题、背景以及设计手法,并分析其中各个要素的关系,从而确定出分割方式,实现结构分解,将主要构图元素提取出来进行重构。
        结语
        风景园林设计专业课程要紧密结合新形势下设计课程发展的需求,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来推进[7]。同时借鉴其他学科办学特点和自身独特优势,形成自有的教学特色,以更好地为园林设计的学科创建服务,同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理论基础扎实、设计能力全面、实践能力过硬的新时代园林设计高级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杨贤均,王业社,尹丹红,等.翻转课堂式教学在《风景园林工程》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J].现代园艺,2018(20):230-232.
        [2]陈彦霖,胡文胜.沙盘模拟现场实操———《园林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4(2):168-1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